是否停用廚餘養豬,引發大量討論。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台中日前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市長盧秀燕今(11/13)在市議會備詢時表示,「禁止廚餘餵豬將是未來趨勢」,如果中央未推動,「台中也會先做」。台中市養豬協會總幹事楊駿杰呼籲,市府政策不能「說停就停」,若缺乏配套上路,恐重創產業鏈。
楊駿杰指出,台中若全面終止廚餘養豬,恐有三大衝擊,首先,目前本土黑豬多以廚餘餵養,飼養期約12至15個月,肉質甜美、口感受消費者青睞;若改採飼料,就要變更現有的豬種,養豬場的硬體設備全都要調整。
若全面改用飼料養豬,雖飼養期僅約6個月,飼料高度依賴進口,價格占總成本逾6成,養豬戶負擔將大幅提高;還有,台中每日產出超過300噸廚餘,目前台中的各地焚化廠已經無法去化了,這些廚餘要去哪裡?
若台中率先停用廚餘養豬,黑豬產量可能大幅下降,楊駿杰表示,市面上恐怕很難再看到黑豬肉。
近年廚餘養豬因來源複雜備受討論,可能含有過期食物、化學物質,若混入未經高溫處理的動物性廢棄物,更需以90℃以上高溫蒸煮才能有效殺菌。除提升設備成本,也曾被認為是非洲豬瘟等疫病的潛在傳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