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焦點人物】長年用影像記錄金門變遷 反戰導演董振良憂心金門人找不到定位

    2023-11-11 08:10 / 作者 陳玠婷
    被稱「金門反戰導演」的董振良,這輩子在自由與體制之間找到相對舒適的位置,同時心繫台灣政治,想透過金門的經歷傳達反戰、追求和平的思想。陳玠婷攝
    大選將至,兩岸政治又成曖昧議題,各方表態卻糾結纏綿說不清,聽在金門人耳裡則略顯憂愁。老家在金門古崗的紀錄片導演董振良,雖出生戰後,仍歷經過撿砲彈重金屬換零用錢的日子,見聞過被炸彈或宣傳砲傷害致殘或喪命的無辜民眾,再加上在嚴格專制的軍管時期成長,深刻影響他一輩子,他感嘆說:「像我們這種40、50年級生的命運,其實都差不多。」

    董振良今年62歲,從25歲開始拍第一部影片至今,都在資源最少最克難的方式下完成想拍的題目,至今已累積30多部,非常不容易,且《單打雙不打》、《解密831》、《火車在海邊游》等多部作品曾獲得釜山影展觀摩、加拿大溫哥華影展等國際關注,今年(2023)則用iPhone拍攝的新作品《N不O》獲桃園電影節的焦點影人專題,讓一名策展人封他為「金門反戰導演」。事實上,董振良憂心金門人在台灣與中國間找不到自己的定位,2018年曾以素人身分參選金門縣長,提醒人們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董振良種種出脫的行動,常讓周遭的人驚訝擔憂,對此,他表示自己的理念始終如一,這輩子堅持用行動心繫金門,從不屑政客玩虛與委蛇那套,可說是以真誠待人為傲。

    董振良血液流著金門戰爭記憶,這是必須承受之重。董振良提供


    血液流著戰時的傷 他的童年很「金門」

    金門人身上有政治烙痕,許多在地長輩都曾見證過戰爭遍地都是屍體的年代,董振良的老家也曾被宣傳砲砸毀家裡一角,因此,他雖出生戰後,這些經歷仍透過血液傳承下來,無法輕易抹滅。

    今年62歲的董振良,出生金門古崗,他的親生爸爸是家族的大哥,有4個兄弟。親生爸媽兒子女兒都有,身為老么的他,幼時就過繼給三叔,因為三叔家連續生了7個女兒,就缺一個兒子,而他可能天生有命,後來為三叔家又添了3個弟弟、1個妹妹。

    關於過繼,董振良說,他擁有雙倍寵愛,從沒有任何尷尬或被遺棄的感覺,而且在如此背景下成長,他反而很早熟,理解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不需要附眾,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就好,「我都兩個家跑,也會去其他家人那邊串門子,看大家過得好不好,那時候很快樂。」

    他也說,三叔家的姊姊們都疼他,其中三姊、五姊對他的照顧就像媽媽一樣,至今仍很看顧他,「有句話說長姐如母大概是這個意思,我三姊年輕時到台灣工作,急著相親結婚就是為了讓弟弟妹妹有地方住,我一直記得很清楚。」

    講起老家金門,他有許多開心的往事。陳玠婷攝


    「不過寵愛雙倍,責任也是雙倍,成年後的家庭紛擾也是雙倍的,有時候家族意見不合時夾在中間也很為難。」像是叔叔們會吵架,他從旁看也不站隊,一律一視同仁,不敷衍,也不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雖然有時會被埋怨不維護自己人,但他仍堅持自己的理念。

    軍管時代如何影響金門?他深有感觸

    至於成長的大環境,沒有戰爭不代表可以享受自由民主,董振良在31歲前,國家仍是戒嚴時期,金門、馬祖因地緣關係是前線,因此軍管制度特別嚴格。

    譬如,學校老師會鼓吹學生去當兵,早期金門人想到台灣本島需要事先向警察機關申請「出入境證」方能成行,到本島等同出國一樣,對金門人來說相當不公平。

    他感嘆地說,小時候醫療還沒有很發達,金門人生病大多只有軍醫院選擇,如果嚴重一點就得向政府申請「金門出入境證」到台灣本島來看病。

    他記得,以前三嬸生重病想到台北看醫生,必須先申請拿到出入境證,搭軍艦到高雄,再搭車上台北,往往幾天時間就沒了,而且,過程還有可能很危險,譬如有一次,三嬸準備搭軍艦回金門時,不慎墜海,雖然後來被救起來,但仍讓人感到驚嚇,畢竟人從高處墜海很有可能命都沒了。後來三嬸大約在他4年級時病逝,長大後回想起來覺得當時沒有癌症的觀念,「我們都說那是『壞病』啦。」

    受小時候撿砲彈重金屬所影響,董振良喜歡蒐集銅雕,平常也買賣收藏品當生活費。陳玠婷攝


    還有,董振良與同齡的孩子們,幾乎都有到山上靶場撿砲彈殼去換零用錢的經驗,「有聽說鄰居家的大哥哥因撿砲彈回來敲打,結果砲彈爆炸被炸死的事,還有同學的媽媽去山上工作也被流彈打到過,宣傳砲打到同學家,他媽媽身體都不見了,這種無緣無辜被炸死的事很多,對於不是生長在金門的外地人根本無法想像,但對我們卻是習以為常的悲傷事。」

    另外,金門當時除了軍隊之外,還設有民防組織。董振良就說,小時候的村長就是政府官派的指導員,大小事都管,大到公共行政事務,小到人民生活食衣住行,相當嚴格,「他們是軍人出身,對人民對小孩都很兇很不客氣,讓大家都很害怕。」

    他記得,學校老師教他們看到軍人要敬禮,或者成年男子定期定時點名等等,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當時金門民防自衛隊家家戶戶都有槍,而槍需要定期保養維護,再送到村公所給指導員檢查,「如果檢查沒有合格就會被叫著拿回去重新擦過,多次不通過就大發雷霆」,諸如此類的小事累加起來,他很清楚意識到自己對於有權有勢的人相當反感,「現在再回想軍管時代的極權制度,覺得很莫名也很畸形!」而這些經驗,讓他至今仍對公權力很敏感,若遇不公不合理的事情,敢直言爭取,一反他在平常人面前的溫和的模樣。

    後來,政府在1987年宣布解嚴,董振良已經拍攝第一部作品《以前到現在》,談金門交通和醫療匱乏與政治荒謬性,1989年就開始參加金馬民主社會運動拍攝記錄,直到1992年李登輝總統宣佈動員戡亂時期終止,金門馬祖的司令官再度宣布金馬二度戒嚴,於是金馬鄉親再次聚集立法院抗議11晝夜,終於在同年11/7宣布金馬解嚴,自此,整整晚了台灣5年。

    國中畢業後來台 退伍後往返2地拍片

    董振良於國中畢業後來台灣生活,不難想像他對新生活有多期待。

    他先是補習班打工上夜校,常常到國家電影圖書館看電影,或者拿朋友的廣告公司職員證到西門町電影街看免錢電影,後來夜校也沒唸完就去新象藝術推廣中心上班,直到去當兵回來,仍到錄影帶公司上班再去傳播公司當攝影助理,還存錢買了第一台VHS攝影機就開始拍起片來。

    董振良表示,在國家電影圖書館看到大量的歐洲片和各國的新浪潮導演的片子,印度薩雅吉·雷的三部曲、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看到講希特勒的納粹入侵的東歐電影裡面有軍隊和小孩故事,那些軍方管制、前線、軍隊都讓他好有共鳴,「那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明明金門與東歐這麼遠,但我們卻有類似的經驗,好奇妙!」而這些經驗,也促使他很快就決定拍片的方向。

    董振良說,拍片題材對他來說並不難,光是金門有太多特殊回憶,除了《以前到現在》,還有《給爸爸的禮物》,邀請住在台灣的兄弟姊妹、姪子姪女們面對鏡頭,向爸爸問候並祝他生日快樂,就像一封影像家書,他坦言,對許多離鄉背井外出工作的金門人來說,思念家人的感覺都很深刻,因此他想用影像紀錄下來。

    《媽媽遺失與撿到的孩子》則是呼應俗語外出的孩子就像丟掉、回來像撿到,他說,想拍這部片想了10多年,後來看到蘇聯的《母與子》觸動,決定拍母子尋常互動,「即便這些互動都是不耐煩的,也有意義。」

    《媽媽遺失與撿到的孩子》講述金門青年到台灣打拚生活,沒有陪在媽媽身邊的複雜情感。截自螢火蟲映像體YouTube


    有趣的是,《媽媽遺失與撿到的孩子》片長1小時中,前半段都是他在台灣打電話回金門和媽媽聊天,後半段才有他回金門探望媽媽的畫面,他笑說:「觀眾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前半小時只看到我的大頭在鏡頭前跳來跳去,除此之外都沒有別的畫面。」而且在媽媽出殯那天,他在村莊的大操場播這部片給大家看,「我媽媽在片裡有說到二嫂不勤快、懶惰,很多人對我說放這一段在片子裡都替我捏把冷汗,但我覺得人就是真實的這樣,不必要去避諱,人本來就有很多面向,有好的有壞的這就是人,人並非十全十美,行爲做法就會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這就是麼真實,不需要刻意去做修剪。」

    《火車在海邊游》拍片係由當時總統陳水扁上任後開放小三通,因中國產品價格便宜又新奇,即便是劣質品,金門人也為此瘋迷一陣子。而這種現象,促使金門與廈門兩地走私相當頻繁,另外,由於走私大多都在晚間進行,讓董振良很有感,拍這部片時,前半小時都是黑畫面,只有兩岸人民買賣對話和環境的聲音,營造當時的氛圍。

    《火車在海邊游》講述金門與廈門人民藉昏暗的天色進行走私,凸顯金門特殊地緣政治。董振良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軍管時期的金門海岸受管制,海岸邊四處都鋪有軌條砦嚴防中國船隻直接開進金門,沒想到開放小三通後,兩岸人民卻在這樣的場域做交易,顯得相當諷刺,「金門沒有火車,沒有鐵路,卻有鐵軌似的柵欄,所以我的片名就取《火車在海邊游》。」

    另外,《金高粱》諷刺金門當地的福利政策,《閩戰之歌》則是金門閩南文化和戰地文化的消失殆盡的議題。

    拍一部紀錄片並不簡單,董振良很努力找資源,今年的新作《N不O》有上百名金門大學生一起參與演出。董振良提供


    今年的新作品《N不O》則是獻給每年八二三炮戰、古寧頭大捷紀念,期待藉由片名「NO」中夾一個「不」,強調反戰、追求和平的訴求,為此,他邀請3百名金門大學生一起入鏡,倒躺在古寧頭戰場上,體驗前人親身經歷戰爭的死亡狀況,一起探索戰爭的殘酷,以及人民的無奈痛苦。

    《N不O》全片63分鐘,開場10分鐘黑畫面,由金門耆老口述歷史,接著連續3場長鏡頭緩慢呈現戰亡和投降、傷患沒有聲音的默片直指戰爭的本質,整部片只有10個鏡頭,對觀眾來講是一個相當大的觀影挑戰。董振良表示,他不想再講故事,而是想讓觀眾去思考,「因為故事永遠講不完拍不完,也或許是年紀大了,想棄繁化簡吧!」

    董振良藉今年新作《N不O》傳達反戰想法,期待一起追求和平。董振良提供


    董振良表示,金門的經歷確實深刻影響當地人的思想,比如金門大眷村裡大多都是深藍的外省人,對兩岸政治現狀不滿,但如果要他們回中國生活又抗拒不願,所以一直停留在原地,不進步不後退,「這20、30年來,很多金門人一直都是自我認同呈混淆狀態,而且說真的,很多人對我的片很無感,可能是因為有特定立場,只願意接收特定訊息和標題的關係吧,我們完全沒有討論空間。」

    董振良認為與人交流貴在真心,大可不必敷衍或虛偽。董振良提供


    另外,他也觀察到台灣政治檯面下的墮落,很多人都注重浮於表面的事情,正經事反而做不深刻又做不到位,「我一個人無法改變什麼,看了實在憂心。」慶幸的是,他一直都透過拍片專注前進,不因人生不能承受之重而慢了腳步。

    憂心卻沒有失去希望 他會繼續拍片

    歷經這麼多,董振良也坦言,前幾年為了拍片宣傳太忙肝指數過高,住院1個禮拜,經濟也不寬裕,但他認為有多少資源就做多少事,不會強求,用自己的方式完成每部作品就好,「我知道自己的個性在社會上很吃虧,但我這輩子最引以為傲就是對每個人真誠相待,不是得過什麼獎。」現在他已開始著手另一新作《框》。

    董振良把家裏變成電影院,邀請學員一起看自己的作品。董振良提供


    至於金門的未來,他指出,他仍保持樂觀看待,希望金門人與台灣人一起為和平努力,「看短時間有沒有改變不實際,我們還是得把時間拉長遠來看,就像我念書時只能搭船往返金門與本島,等到當兵的時候就搭飛機了,以前不覺得這改變代表什麼,但現在想起還是覺得不一樣了……」

    董振良 小檔案

    年齡:62歲
    現職:螢火蟲映像體導演
    經歷:
    《金門民主運動紀事 》、《單打雙不打》、《民主的頭人:政治秀Democracy Show》、《以前到現在》、《金高粱》等紀錄片。
    《返鄉的敢尬》200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觀摩
    《反攻歷史》1994金帶獎紀實報導類優等
    《單打雙不打》1995山形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亞洲競賽
    1995加拿大溫哥華影展「青年導演龍虎獎」競賽
    1995澳洲紀錄片國際影展觀摩
    1995夏威夷國際影展觀摩
    1996新加坡國際影展觀摩
    1996釜山國際影展觀摩
    1997金馬國際影展觀摩
    《長槍直入》1996金穗獎評審團錄影帶特別獎
    1996香港獨立短片觀摩
    《X島嶼之兩門相望》
    1997台北電影獎非商業映演類非劇情片佳作
    1998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觀摩
    1998釜山國際影展觀摩
    1998新加坡國際影展觀摩
    《解密831》
    1999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競賽紀錄類提名
    2000金馬國際影展觀摩
    2000台北電影節商業推薦評估獎提名
    2000馬來西亞錄影帶獎
    2000香港電影節觀摩
    2001新加坡國際影展觀摩
    2001印度喀拉拉國際影展觀摩
    2001印度孟買Suchitra Film Society國際影展觀摩
    2001孟加拉共和國影展
    《黑名單爸爸》
    2001新加坡國際影展觀摩
    《兩岸第二春》
    2001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觀摩
    《火車在海邊游》
    2003韓國釜山國際影展觀摩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