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導,英特爾與台積電達成初步協議,計劃成立合資企業,共同經營英特爾的晶圓製造廠。資料照
美國科技新聞網站 The Information 報導指稱,英特爾與台積電達成初步協議,計劃成立合資企業,共同經營英特爾在美國的晶圓製造廠,台積電將持有新公司20%的股份。產業專家表示,若此事屬實,想必台積電背後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最終達到將「晶片製造全部移回美國」的目標。對此,台積電今天(4/4)仍以7字回應:「不評論市場傳聞」。
台積電與英特爾一再傳出可能成立合資企業,產業專家分析,美方可能以反壟斷議題威嚇,或以控制全球半導體先進製程設備、EDA、核心關鍵晶片等生產要素做為要脅,達到將「晶片製造全部移回美國」之最終目的;因此,完全整控台積電將是重要的環節之一,可想見川普對於台積電正在施展連環計。
事實上,在2月中旬,美國投資界就盛傳華府要求英特爾、台積電組成合資公司,要求台積電提供半導體工程師和技術生產,在美國生產先進2奈米、3奈米晶片,確保美國晶片供應穩定。
3月4日,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共同宣布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於美國先進半導體製造。
3月中旬,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要求台積電協助扭轉英特爾的困境,台積電已向輝達、超微和博通提出合資計畫的邀請,一起經營英特爾晶圓廠,而台積電將掌握不到5成的股份。
如今,在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32%對等關稅後,外媒又報導台積電、英特爾將組成合資公司,且明確點出台積電將持股20%。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
台積電救援英特爾,不論是對台積電本身或是台灣半導體業,將是無法承受之重,主因是
在過程中,台積電的關鍵技術機密是否能完全不外洩將充滿風險,況且
扶植自身的競爭對手,中長期會有搶食自家訂單的挑戰。
劉佩真表示,台積電目前已是出現多條戰線的局面,包括深耕台灣、赴美投資共計1,650億美元、日本與德國建廠需如期,現在若還要分身經營英特爾的晶圓製造事業,恐讓台積電疲於奔命。
她強調,若台積電組隊搶救英特爾一事的屬實,想必背後勢必是承受產業競爭外相當大的壓力,例如美國以反壟斷的議題威嚇,或是美方以控制全球半導體先進製程設備、EDA、核心關鍵晶片等生產要素做為要脅,美方認定 AI 已是各國重要戰略物資,且要將晶片製造全部移回美國,藉此穩固美國在 AI 世代全球霸權的地位,則可相當清楚美方的戰略,完全整控台積電將是重要的環節之一,故可想見美國川普總統對於台積電正在施展連環計。
劉佩真認為,台積電若被迫入主英特爾,其實實務上也有相當的困難,主要是因為兩家企業在製程架構、經營模式、文化有明顯差異,救援英特爾需耗費相當精力;對台積電不利之處包括技術外流風險,威脅領先地位、雙方製程技術差異大,技術移植需耗時調整,恐影響台積電研發資源配置、破壞「純代工」商業模式,影響客戶信任、政治壓力下的戰略被動性、長期競爭格局改變等,讓台積電陷入困境。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認為,若救援英特爾一事屬實,可想見川普對台積電正在施展連環計。台經院提供
11:54 發稿
12:10 更新(新增台積電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