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評估對等關稅對進口價格帶來影響,但國際原物料價格走跌,相互抵銷後,國內物價沒有攀升風險。資料照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4/8)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29%,不僅高於1至2月的平均值,更創下連續7個月以來新高,而今年首季的CPI年增率來到2.18%,也高於2月預估的2.06%。
主計總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3月CPI漲幅擴大,主因是水果復耕期較長、漲幅持續擴大,若加上蔬菜的漲幅,合計影響CPI總指數0.74個百分點、占比達1/3,預期在電費未調整,且水果價格逐漸回穩,及國際油價走跌,預期4月CPI可望收斂。
至於對等關稅對我國帶來的影響,曹志弘認為,外界推論進口消費商品會因關稅而上漲,進一步推升物價,然而,
對等關稅會影響美國跟全球經濟活動,國內物價會因進口消費品上漲被波及,目前觀察國際原物料、基本金屬等價格走跌,反而,讓國內的進口原物料價格平穩,國內物價沒有攀升的風險,今年來看還算平穩,政府正積極與美國協商,編列特別預算因應,不會出現停滯性通膨。
主計總處公布今年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29%,自去年9月以來,連續7個月都在通膨警戒線之上,而今年首季的CPI為2.18%,相較今年2月預測的2.06%,明顯上調許多,是否意味著通膨趨勢再起?加上美國祭出對等關稅,恐怕會影響我國進出口,進而推升物價上揚?
曹志弘說明,3月CPI漲幅擴大,主因是水果去年受到颱風影響,復耕期較長,使得漲幅已經超過3成、創下8年來的新高,儘管蔬菜價格連續四個月回穩,但受到基數較低的因素,仍上漲5.1%,兩項合計影響總指數0.74個百分點,占比就達到1/3;不過,核心CPI上漲1.63%,連續12個月低於2%。
而3月的外食費年增來到3.26%,曹志弘指出,
外食費年增率創下12個月以來的新高,
且連續5個月的漲幅都超過3%,之前有部分業者因為營運成本提升,但政府今年上半年未調漲電價,評估後續漲幅不會明顯攀升,但是否會低於3%,仍舊有待觀察。
對4月的CPI年增率,曹志弘認為,蔬果價格逐漸回穩,尤其水果到5月會更平穩,且國際原油價格跌幅擴大,如OPEC油價一桶跌破70美元、來到66.25美元,且基本金屬走跌等,在總指數的占比權數很大,加上電價並未調漲,預估4月CPI可望縮小,只是低於2%機率不大。
另外,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CPI年增率也由跌轉升,曹志弘說,由於雞蛋的跌幅從2成縮至約1成5,影響整體的CPI年增率;而台鐵宣布將於6月23日調漲票價,預估對全年CPI的影響不超過0.02個百分點,民眾使用TPASS的話,造成的衝擊也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