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簽署行政命令,並接受訪問。美聯社
經濟部統計處今(22)日公布
3月外銷訂單為530.4億美元,年增12.5%,連2紅,表現符合預期。包括接自美國及東協市場訂單皆創歷年同期新高,主要動能也皆是電子產品;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人工智慧、高效運算商機,仍帶動3月訂單成長。
黃于玲也說明,由於3月外銷訂單統計期間,未跨及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日發布的對等關稅措施,以及後續又宣布90天暫緩期,故而接單金額未列入對等關稅之影響;惟當時關稅不確定性已蠢蠢欲動,
不排除3月接單已隱含關稅戰前的拉貨潮。黃于玲表示,3月來看,有少數廠商反映,因應關稅戰,客戶有提前拉貨;也有廠商表示,訂單本就沒有銷往美國,訂單不受影響;更有少數廠商表示,客戶仍在觀望,下單比較保守。整體而言,關稅政策雖會影響廠商接單,但互有增減,廠商仍無法量化統計關稅政策對訂單的具體影響。
黃于玲也特別說明,外銷訂單統計不等同於海關出口統計,以3月訂單為例,海外生產比45.5%,代表有約241億美元是在海外生產;不會反映在台灣出口統計之中。
另外,外銷訂單的接單國,廠商多以支付貨款的國家或地區來填寫接單來源國;當中雖不乏美系客戶所下的訂單,但出貨未必是銷往美國。因此不宜以外銷訂單金額,來看台灣對該國的貿易依存度。
從接單貨品看,
電子產品、資訊通信、光學器材仍是拉動訂單成長的主因。3月電子產品接單201.1億美元、資通產品接單148.1億美元,皆為歷年同期次高;前者年增21.8%,後者年增11.4。
累計1-3月的外銷訂單為1,494.7美元,年增12.1%,訂單表現大致符合預期。從主要接單地區看,
3月美國訂單188.5億美元、東協訂單88.3億美元,皆為歷年同月新高。美國訂單年增30.7%,東協訂單年增26.3%,是訂單主要成長來源國。
中國大陸及香港3月訂單105.3億美元,年減5.3%。黃于玲表示,3月陸港訂單年減5.9億元,主要是電子產品減少了4.7億元,據受查廠商指出,因有電子產品處在新舊產品交替期所致,後續是否繼續年減仍有待觀察。
但黃于玲坦言,美中關稅戰升溫,對中國大陸出口恐是嚴峻挑戰;儘管中國也推出相應的刺激內需政策,但4月中國經濟仍是有困難的。
展望未來,從動向指數看,4月以接單金額計的動向指數為47.4%,代表多數廠商預估4月訂單金額會低於3月。經濟部則根據過去3月季底拉貨效應後,4月訂單約有7成會低於3月的季節性因素,
推估4月外銷訂單約為500億美元至520億美元之間,呈現月減,但年增6.2%至10.4%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