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Laport開幕剪綵。廖瑞祥攝
經濟部統計處今(23)日公布3月零售業營收為3,930億元,年增0.4%;餐飲業營收為855億元,年增2.8%。
雖然3月零售業及餐飲業營業額皆為歷年同期新高,也都是正成長,但剔除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效應後,雙雙淪為實質負成長,代表物價上漲速度已超過營收成長速度。根據主計總處統計,3月商品類CPI上漲2.58%,外食費則上漲3.26%;漲幅分別超過零售業營收年增0.4%,餐飲業年增2.8%。
但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認為,這應該都是短期因素;他以近期物價變動為例,雖然整體蔬菜水果價格在漲,但未必每項商品都上漲。例如近來香蕉因欠收漲了7成,但奇異果、蘋果價格卻是下跌,而鳳梨只漲3.9%,而消費者會以替代消費代替漲價產品。
針對3月零售及餐飲業營收實質負成長的現象,黃偉傑表示,應是短期購買力受特殊季節性變化影響,仍應拉長期,例如以一年的期間來看會較客觀。綜合商品零售業項下的百貨公司,3月營收325億元,年減1%。黃偉傑表示,確有受到台中新光三越氣爆事件影響,不過,北部另有新商場開幕挹注,已抵消部分減幅。據悉,南港LaLaPort已在3月20日正式開幕。
至於氣爆事件對百貨營收衝擊還會持續多久,黃偉傑表示,因廠商已另闢第二賣場,預計衰退幅度會趨緩。
值得注意的是,布疋及服飾品零售3月營收只為254億元,年減4.3%;經濟部表示,主因為國內精品銷售趨緩所致。針對高端精品銷售趨緩,是否與關稅戰開打,台股急速下跌、經濟前景蒙塵以致內需消費縮手有關?
黃偉傑表示,據廠商反映是疫情結束後,國人熱衷出國,以致消費流向海外有關。台股不好或許有間接影響,但沒有直接影響。
受到AI及高效運算商機,以及關稅戰前拉貨效應帶動,3月批發業營收1兆1,821億元,創歷年單月新高。累計1-3月批發業營收3兆3,229億元,創歷年同季新高,已經連6季正成長。
展望未來,經濟部預估,4月批發業營業額為1兆1,075億元至1兆1,393億元之間,年增4.3%至7.3%。
4月零售業營業額3,888億元至4,004億元之間,年增0.4%至3.4%。
4月餐飲業營業額為817億元至841億元,年增2.2%至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