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用AI力抗關稅戰 經濟部開設50條AI試製產線支援中小企業升級

    2025-05-07 17:37 / 作者 吳馥馨
    經濟部技術司長郭肇中與AI試產線7法人今(7)日宣布開放50條AI試製產線支援中小企業升級。吳馥馨攝
    為協助中小企業創新升級以因應關稅變局,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與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今(7)日共同宣布,已請工研院、金屬中心、紡織所等經濟部技術司所屬法人機構,陸續開放50條最先進設備的AI試製線,藉以縮短產品開發時間,減輕缺工問題。

    技術司指出,除了陸續開放50條AI試製線,還將與學校合作,協助企業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包括設計、試製與品檢等工序,並與中企署合作培育可在開發/生產線使用AI的實作人才,目前每條試製線每年有500人的培訓量,一年提供2.5萬人次的培訓量能,歡迎有需求的中小企業多加利用。

    技術司法郭肇中表示,為培育百工百業AI人才,經濟部自去年5月起,透過線上及實體的教學,已培養近7萬名AI人才。當前台灣企業面對國際不確定變局,惟有提升價值及降低成本才能確保本身競爭力。

    郭肇中說,技術司推動研發法人開發出50條AI試製線,將導入各領域最新AI智慧機台,平時除用於法人先進技術研發外,這次將開放給業界進行創新產品的開發,包括設計、試製與品檢等工序,縮短開發時程、提升創新效率。

    企業員工也可實地操作智慧機台,參與實作訓練,深化對AI應用的理解與技能養成,業者在參與過程中如確認試製流程具高度實用性,更可直接將AI導入經驗與技術模組帶回自家公司,快速複製應用。

    中小企業署長李冠志表示,經濟部積極推動產業AI化政策,特別鎖定如工具機、水五金、金屬製品、紡織、塑橡膠及食品等深受影響且具外銷實力的重點產業,與專業法人機構合作。更強調實務習作與應用,透過今日開始第一波「AI應用導入實務課程」,直接協助業者在法人試量產的產線上,學習建構智慧製造應用,提升供應鏈韌性。

    技術司表示,本次開發出的法人試製線暨人才培訓基地,包括位在新北及雲林的紡研所、高雄的金屬中心、台中的精機中心與塑膠中心、新竹的工研院、彰化的車輛中心、嘉義的食品所等基地。第一波(5月、6月)開課領域以紡織、塑膠、工具機、金屬加工、食品、車輛組件為主。

    今天也是紡研所—AI 數位布料實作訓練班的開課日,紡織產業是我國重要的出口產業,尤其以美國為主要市場,近年面臨關稅波動與全球客製化、快時尚的趨勢,迫切需要發展數位布料設計與生產模擬能力。本次在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開設的「AI數位布料實作訓練班」,正是為協助業者應對這些挑戰,透過AI技術學習布料色彩智慧比對、數位紋理模擬,甚至進行訂單預測分析等應用,強化快速反應市場需求的能力與接單競爭力。

    法人AI試製線的核心價值,在於讓企業能實際操作AI設備並參與完整試製流程,親身體驗AI導入後的製程效益,深入理解智慧製造的應用潛力,企業員工透過實作累積技能,也有助於提升整體技術實力與轉型韌性。

    在產品設計與開發階段,AI技術可即時提供材料參數與製程建議,有效縮短研發時程,結合法人建置的製程資料庫與數位雙生(Digital Twin)模擬技術,研發人員能於虛擬環境中預測製造流程、優化設計路徑,提升設計精準度與開發成功率。

    製造與品管階段,AI可同步優化製程參數、預測設備異常並進行產品瑕疵自動檢測,實現「首件即成品」的高一致性製造。同時透過智慧視覺與機器學習演算法,有效提升品檢速度與準確度,減少原料浪費與不良品報廢,協助企業朝向零瑕疵、高效率的智慧製造目標邁進。

    技術司表示,過去法人設施主要用於內部研發,較少開放業界參與,為協助中小企業快速升級轉型,經濟部要求法人將AI試製線及相關訓練資源開放給企業使用。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