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美中兩國代表在瑞士談判。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戰,把中國逼上談判桌討論關稅政策。雖然日前兩國在瑞士初步獲得共識,但是兩大強權相互對抗的現狀恐怕仍會繼續下去。最新數據顯示,中國3月賣超276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公債,讓中國退居美國的第三大債權國,第一名仍是日本,第二名則為英國。
根據彭博等媒體報導指出,美國公債投資部位,本世紀以來中國首度低於英國,最新數據顯示,中國3月賣超276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公債,截至3月該國持有的美國公債降至7654億美元,已退居美國第三大債權國,英國以7793億美元名列第二。日本仍是美國最大債權國,持有1.13兆美元美國公債,連續第3個月增加。
至於台灣,截至3月為止是美國第11大債權國,相較2月退步一名,但持有規模連續第3個月增加,達到2978億美元。另外,整體來看,外國截至3月持有的美國公債增至9.05兆美元,也是連續第三個月上升,同時也改寫歷史新高。
不過,被視為中國託管賬戶所在地的比利時,3月底持有的美國國債增加了74億美元,達到4021億美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數據統計至3月底,當時美國總統川普尚未宣布「關稅戰」,因此尚未掀起對美國國債的拋售浪潮。川普將4月2日稱為「解放日」並宣布加稅,立刻引發了美國國債、美元和股票的拋售。
美國財政部前官員則分析,中國此舉目的是縮短持有的美國公債期限,而非真的要拋棄美元。中國過去一年持續加碼買進美國短期公債,截至3月短期國庫券占中國持有的美國公債比率,是2009年以來最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