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鴻佰科技AI伺服器燈塔工廠。鴻海提供
經濟部統計處今(26)日公布
7月工業生產指數113.53,是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8.11%,連續第17個月正成長。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芳表示,受惠人工智慧、高效運算及雲端資料應用續強,帶動資訊電子生產動能穩健。
不過,傳產仍因市場需求疲弱,客戶保守觀望而續呈減產。
累計今年1-7月的工業生產指數為114.22,是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9.55%。經濟部上月原預估7月製造業生產指數落在114.18至118.18之間,最終實際值為114.22,表現符合預期,但落在預估值的下緣。陳玉芳表示,主因是雲端伺服器產品在新舊產品交替期,加上產品組合差異,進一步影響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的指數表現略有放緩。
另外,面板及其組件業指數年減2.98%,結束2個月正成長;陳玉芳說明,雖然中小尺寸面板持續穩定,但大尺寸面板仍有震盪。
整體看來,7月製造業仍維持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續強,但傳統產業趨緩的局面。至於下半年消費電子新品上市前的拉貨潮,陳玉芳坦言,仍未在7月製造業指數中反映,預計8月起才會挹注生產表現。
經濟部預估,8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12.19至116.19之間,年增9.6%至13.5%;不排除呈現「月減、年增」。
陳玉芳說明,去年8月的製造業指數為歷年同期第3高,去年下半年的比較基期已經墊高,在此基礎下,指數年增率預估開始放緩;如果下半年AI商機持續強勁,並抵消傳統產業放緩部分,不排除仍有繼續維持雙位數正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