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電。廖瑞祥攝
台股AI題材持續衝鋒,日系外資看好台達電將是電力和散熱系統供應鏈之冠,考量AI電源、備用電源(BBU)和液冷設備多題材,將目標價從688元一舉上調至1000元,本益比30倍將誠新常態,本土法人看好AI驅動電源內容價值提升,2026年至2027年連續年增四成不成問題,目標價上看1050元。
日系外資表示,台達電2025–2027年營收獲利有望向上提升, 第一是liquid-to-air解決方案的需求持續, 因其能為終端客戶在快速技術轉進下提供高度升級彈性, 因此預估2026年液冷設備貢獻從389億元調升至694億元。
第二是AI 伺服器電源的獲利優於預期,AI 伺服器電源在2025–2027年毛利率和營益率分別高於40%與30%, 由於AI 伺服器電源將成獲利關鍵驅動力。
第三是2026年BBU營收有望從223億元 提升至266億元, 以反映電力架構由powershelf轉向power rack的變動,此變化可為hyperscalers提供更大彈性, 以採用額外的保護元件來降低電力中斷風險。
聚焦台達電估值,日系外資指出 ,過去台達電營益率低於10%時, 本益比通常低於20倍 ,(例如2018–2019年), 當營益率介於10–15%時, 本益比通常落在20–25倍 ,考量營益率將高於15%, 30倍本益比將成為台達電新常態
日系外資上調2025–2027年的每股獲利預估,上修6–21%, 每股獲利將分別可達21.83元、 30.08元、 33.81元,反映獲利提升,維持買進評等 ,同步將目標價從688元調升至 1,000元,本益比將上看33倍。
本土法人看為樂觀,隨著電源集中化,高壓直流供電架構趨勢明確,都將進一步推升電源內容價值,預估2026年至2027年每股獲利將分別可達31.9元、46.4元,連續皆可年增逾4成,將目標價從675元上調至10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