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主委葉俊顯上任後首次與媒體交流,他提到將持續精進國發基金管理機制。戴嘉芬攝
為了避免國發基金踩雷,國發會主委葉俊顯今天(9/17)表示,將精進國發基金機制,同步優化投前、投後管理機制,投後將增加風險預警指標,每季評估營運風險,並針對高風險公司定期檢討。
國發會今天舉行新任主委首次媒體交流會。葉俊顯提到,他將延續前主委劉鏡清任內規劃的政策藍圖,包括推動AI新時代建設、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圈,以及地方創生3大政策,短期內會先把重點放在這3大政策上。
媒體關注國發基金營運狀況及績效,葉俊顯說,他特別拜訪劉鏡清,進行意見交流,未來國發基金將持續優化投資前、投資後管理做法。
首先,在投前部分,包括洽談及審議2階段。洽談方面,針對申請公司及經營團隊進行口碑調查、市場趨勢分析,並增加公司治理評鑑門檻。
審議方面則朝3方向落實,一是強化審議品質,增加邀請諮詢委員參加政策評估會,評估申請企業是否具發展前景及創新轉型能力。其次,是優化投資協議書,視個案情況約定買回機制,如利用達到里程碑撥款,以及要求公司承諾協助國發基金依持股比例取得董事席次。第三,是修正投資事業管理分類,依照國發基金投資獲利情況,對該轉投資事業是否已上市上櫃或興櫃進行分類,並規範每一類的管理原則。
至於投後管理,葉俊顯強調,希望增加風險預警指標,每季評估公司營運風險,針對高風險公司加強管理,定期檢討營運情況;而尚未獲利的轉投資事業,每季會議加強檢討該公司營運狀況。
另針對近5年連續虧損無法改善、投資無法獲利的事業,將提報國發基金管理會檢討。此外,國發基金也將透過董事會及股東會強化投後管理,假如國發基金有派駐董事代表,會透過董事代表督促公司改善營運狀況及財務結構;如果沒派任董事,則在股東會表達意見,以維護合法投資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