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非典工作青年3-困境】沒底薪、催款難、職災自己扛!放飛自我背後的血淋淋痛點

    2025-11-10 08:10 / 作者 黃怡菁、洪敏隆
    林小姐一度投入非典型勞動就業,但近期又回歸正職工作領月薪維持生計。廖瑞祥攝
    非典勞動不受制於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看在外人眼裡「想做就做,想休息就躺平」有高度的自由,還可以將人生志趣變現成金,成為許多青年追逐的潮流,但為什麼還是有人在正職工作與非典就業中不斷「來來回回」?《太報》與財團法人天河教育基金會合作,透過非典工作青年專題探討,若無視非典就業背後潛藏的血淋淋痛點,是否也落入變相剝削?

    在咖啡店找到寧靜角落,開啟手裡的iPad,以暖色系的筆觸,電繪出療癒系畫作。斜槓青年林小姐,視覺傳達系所畢業,曾在英、法陸續進修4年,回台後待過策展、行銷等正職工作,但平日時常加班、假日需要「回LINE」,身為北漂租屋青年的她,擔心窮忙日子存不了錢成家立業,因此仍會在業餘時間接案創作,並成立Ciao illustration插畫品牌,兼作兒童藝術教學。

    斜槓一陣子後,去年(2024)秋天,林小姐因緣際會接到大案,於是「裸辭工作」專心接案,「忙一陣、累一陣,好處是想出國隨時都可以。」1年過後,林小姐卻發現自由接案並非長久之計,焦慮感油然而生,重新面試上全職工作。究竟非典勞動暗藏哪些陷阱?讓她決定重回上班族的「斜槓人生」?

    林小姐主修視覺設計,曾一邊上班一邊接案創作,並一度離職專心成為自由工作者。廖瑞祥攝


    案源有一餐沒一餐 無底薪保障、勞健保靠自己投保

    林小姐回顧接案的一年來,有甜有苦,當她不再是「社畜」時,不必再忍受公司客戶頤指氣使的跋扈態度,「有些公司甚至不會把你當人看,成天嫌東嫌西,但接案的時候,對方就會對你客客氣氣,各方面待你都會比較有禮貌。」林小姐說。

    不過,成為自營作業者等同於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經營,林小姐發現此時「行銷自己」變得很重要,投入社群自媒體、努力經營人脈,都是外人看不見的隱形成本,而且如果一次只有一個案子在手上,根本養不活自己,最好還是要有3、4個接案同時進行,「否則看到存款數字一直在下降,還是會很焦慮。」

    離開正職工作後,林小姐也必須為自己投保勞健保,她計算每月健保費用約700至800元;勞保部分,她加入文創相關職業工會,一季約繳2000至3000元不等。她發現,以前當上班族,在咖啡店點餐都覺得是小錢,但全職接案後,一杯咖啡都會嫌貴,或跟朋友在北市聚餐,一次花費都是700元以上,「這一餐吃得比較貴,下一餐就必須節制,不能再亂花錢。」



    案主拖欠薪酬 催款要低聲下氣、三催四請

    視覺設計、影音拍攝剪輯、藝術表演等自由工作者,剛開始因缺乏經驗,時常發生客戶前來敲門、邀請創作,就一頭熱埋入專案開始創作,後來才驚覺接洽初期雙方沒有簽合約,也沒有要求案主先支付訂金,最後對方以不滿意成果為由,不願買單,創作者此時就會成為冤大頭,耗了數個月到半年心血投入,卻半毛錢都拿不到。

    「接案沒有拿到報酬還蠻常發生在創作者身上!相對於大公司,我們就是小蝦米呀!」林小姐說,她曾經跟案主約定好某個時間點,薪酬費用要入帳,但她遲遲等不到匯款,事後還得「低聲下氣」打電話到對方公司,歷經三催四請,才終於拿到費用。

    林小姐有了經驗之後,她建議當對方主動邀約接案,要先看清楚合約載明事項,是否包含萬一創作了,對方卻不採用的「試稿費」,或是未準時交稿,是否仍有報酬?萬一拿不到錢就算了,還得賠上違約金?畢竟合約通常是案主以自身利益出發,一旦有違約情事通常對創作者比較不利。

    視覺、藝術創作者多為非典工作者,靠接案、打工兼職等多元收入養活自己。廖瑞祥攝


    非典就業者可主宰時間? 還是被時間綁架?

    青年基於時間彈性、自主,轉向非典型勞動就業,但也得面對國定假日、特休「與我無關」的殘酷事實。以2025年10月份為例,中秋節、雙十節、光復節3個周末連假,對全台14.5萬名外送員大軍以及未受《勞基法》保障的自由工作者來說,要天天工作,不會有《勞基法》來管你;要跟著休假,也可以,只是沒錢而已。

    陳昱安,今年35歲,做過餐飲、業務、建築工人,長年在低薪產業沉浮,當外送平台興起時,喜歡騎車享受速度馳騁的他,曾以為找到浮木,開始改跑外送,還為自己準備一頂市價超過3萬元的安全帽保護自己,但跑了幾年後,外送平台聯合砍薪,工時變相越拉越長,讓他也越來越看清「零工經濟」是將勞動風險轉嫁於個人。

    零工經濟興起,知名外送平台外送員陳昱安積極爭取權益、組織全國外送員產業工會主張制定外送員專法。廖瑞祥攝


    「外送時間完全取決於你想要賺多少才能符合開銷?」陳昱安指出自從2021年兩大平台砍薪後,日工時延長到12、14、16小時都有人跑,「因為這樣才能恢復過往的薪資水平。」陳昱安直言,多數外送員每個月僅休1天、兩天,舉凡病假、國定假日、特休、家庭照顧假、加班費等勞基法保障的僱傭勞工權益,兩大平台的外送員,通通無法享有。

    比對勞動部勞研所統計,陳昱安的觀察一點都不誇大,外送平台工作者平均每週從事外送的天數,竟以7天最多,達21.4%,等於天天都在工作;一周外送6天的比例,達20.5%,5天達19.9%。外送員看似自由放飛,卻可能因為經濟現實而落入「錢奴」的陷阱。

    高工時間接造成高職災 就業風險轉嫁於個人

    「工時拉越長,危險性就越高,青年投入外送的風險就是車禍!」陳昱安指出,自從雙平台砍薪後,疲勞駕駛的狀況越來越多,外送員為了和時間賽跑、搶快,職災率約暴增3倍以上,曾有外送員告訴他,連等紅綠燈都會等到睡著。

    勞動部統計,2022年全台至少15名外送員外送過程死亡,2023年6人死亡、2024年9人死亡。尤其台北市為外送經濟熱區,北市交通大隊統計,2025年機車外送平台外送員事故,第一季受傷人數245人、第二季受傷195人,累計至8月共572人受傷。



    兩大外送平台被詬病不認與外送員之間存有僱傭關係,勞健保都要靠外送員自行向職業工會投保,即便2019年勞動部釋出指引,平台必須替外送員投團體傷害險,死亡失能300萬元、傷害醫療實支實付3萬元。

    然而「實支實付3萬元」不足以支撐醫藥費、復健費用、養傷無法工作的收入損失。陳昱安說,部分外送員會再自掏腰包,拉高實支實付額度,若再計入平時跑外送的油資、機車維修等耗材,至少佔據收入2到3成,等同承擔企業轉嫁出來的外部成本。

    兼職外送員鄭同學年僅22歲即投入非典勞動。李政龍攝


    排班權實質掌握在企業手裡 引爆麥當勞性侵憾事

    勞動部統計,外送員當中高達7成5的人都有其他工作兼著做,「按時計薪」的Part Time打工仍佔據非典勞動族群大宗;從事部分工時的原因,「能選擇工作時段」占43.8%最高,其次是「貼補家用」占30.2%。

    自由調配工時,受打工族青睞,不過,掌握班表權力的人,未必是勞動青年本身。


    「傳產老闆不會24小時盯著你在幹嘛,但平台是透過AI系統24小時監控外送員手機GPS、行車速度、通話紀錄、拍照驗證是否為本人,以及趟次獎勵KPI等...」陳昱安戳破外送員看似自由,實質卻受AI監督掌控的殘酷真相。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張烽益則以今年(2025)3月台灣麥當勞爆發門市主管利用排班權勢對一名女性員工性侵長達1年為例,現有勞動法令制度放任資方的排班權勢極大化,對部分工時這些非典工作者沒有保障,女員工家屬指控,女員工不順從,「好啊,我下禮拜就都不給你排班」,形成一股巨大權力控制甚至霸凌以時薪計薪的非典工作者,這正是台灣從事非典工作的風險之一,也是去年台灣部分工時者的勞參率僅有3.4%,遠低鄰近韓國16%與日本25%的主因之一。

    張烽益說,當大家在談論台灣有越來越多青年投入非典工作,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如果是對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或跟鄰近日、韓,還是明顯偏低,「為什麼?因為台灣對非典工作的法令權益保障偏低或嚴重不足。」

    非典工作看似時間彈性可控,排班權力卻未必是兼職人員可自行掌控。廖瑞祥攝


    聘用大量PT企業違法率近2成5 知名連鎖榜上有名

    在速食店、便利超商打工是許多學生貼補生活費、學費的共同經驗,但勞動部今年公布的最新工讀生與部分工時專案勞檢結果,發現違法率達24.89%,而且不乏7-11、全家、摩斯漢堡、八方雲集等知名上市櫃企業加盟店。勞動部次長李健鴻表示,他當時看到這樣的數據覺得很驚訝,因為跟全行業違法率約18%~20%相較,聘用PT的雇主違法率明顯偏高。



    進一步檢視違法樣態,以餐飲業為最大宗違法產業,佔48%,連鎖便利商店佔10%,飲料店佔8%、食品零售6%、加油站5%、住宿業3%。李健鴻說,違法項目以「未依法給付加班費」最多,再就是連續出勤、休息日上班沒有加倍給付。

    原來打工也有加班費?李健鴻解釋,如果工讀生月初排班,其中一天選定在國定假日那就沒差,等於挪移休假,若雇主臨時要你國定假日或休息日銷假來上班,就應依法給付加班費,「勞動部針對部分工時的行政指導,就是依照《勞基法》條文的精神原則來制定的。」

    勞動部次長李健鴻過往擔任學者時,對於非典勞動有相當豐富的研究。廖瑞祥攝


    長期倡議關注青年貧窮及青少年勞權等議題的監察委員葉大華提醒,投入非典型工作的年輕人,與做正職工作都一樣,要先了解自己的勞動權益與保障,即使是打臨時工,也要清楚知道政府現有法令有哪些保障,確保自己的權利,例如是否提供勞保、是否符合現在基本工資及未成年保護措施等,不要為了收入而被勞動剝削,甚至為此鋌而走險,誤入歧途。

    青年非典勞動就業興起 法令應跟上腳步補足漏洞

    台灣最低基本工資已拍板連10年逐步增長,2026年時薪將漲至196元,月薪2萬9500元,人力銀行觀察,這有可能會吸引更多嚮往自由、彈性的青年,改踏入非典勞動就業。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說,「有人換算過,明年打工族一個月若工作20天、每天工作8小時,收入將達3萬1360元,比基本工資月薪2萬9500元還高。」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用背負太多工作壓力,賺的錢沒有比較少,還能兼顧夢想志趣,使非典勞動越具吸引力。



    然而,青年離開了「社畜人生」卻又發現理想與現實存在巨大鴻溝,在非典勞動中同樣有經濟壓力、要看客戶臉色、實質排班權不在自己手中等,於是讓部分跌跌撞撞的青年開始懷疑人生,到底還有哪條就業路徑可以選擇?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楊書瑋表示,凡事都有一體兩面,非典工作自由彈性,反觀就沒有相對應的勞動保障,而且也缺乏「部分工時勞工保護專法」,保障最低就業時數,例如,一個月至少要保障排班20小時,讓勞動者有保底的基本收入。

    隨著非典就業興起,越來越多數位平台針對服務對象推陳出新,勞動部也有必要與時俱進,針對新興勞動類型制定專章或專法,接住每一個為生計努力、為理想變現的勞動者,讓血淋淋的痛處能有緩解、復原的一天。

    非典勞動接案工作者、soho族示意圖。廖瑞祥攝


    專題名稱:不做正職過一生 如何接住「非典就業青年」
    製作人:洪敏隆
    記者:洪敏隆、吳尚軒、黃怡菁
    攝影:廖瑞祥、李政龍
    文編:林佳鋒
    美編:王韋智
    黃怡菁、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