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0月CPI年增1.48% 重要民生物資飆漲破2%、這兩類成「通膨壓力點」

    2025-11-06 18:14 / 作者 徐筱嵐
    10月豬肉CPI年增率為9.07%,創下20個月以來最大增幅,主計總處強調無關非洲豬瘟。李政龍攝
    主計總處今(11/6)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48%,與9月的1.25%相比略增,已連續六個月低於2%通膨警戒線,不過,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CPI上揚至2.73%,創下20個月新高,其中雞蛋和豬肉價格分別是29個月、20個月的最高漲幅。主計總處官員說明,10月豬肉年增率為9.07%,主要受到疾病、天候和天災影響,導致供給縮減,隨著天候回穩,價格會逐漸回穩,但與非洲豬瘟並無直接關聯。

    統計顯示,10月CPI年增1.48%、核心CPI來到1.84%,核心CPI為近九個月最大漲幅。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說明,10月CPI主要因肉類及外食費等食物類價格持續上漲,加上台鐵調漲票價,台電調漲電價及增訂底度費用,以及10月連假較多,中秋節所在月份不同等暫時性因素影響,所幸蔬果因去年基數較高(山陀兒颱風侵襲),交通工具因新購汽機車貨物稅減徵而價跌,以及機票及油料費下跌,抵銷部分漲幅。

    值得注意的是,17項重要民生物資已經連續八個月上揚,且從8月迄今,連續三個月超過2%。曹志弘表示,17項重要民生物資創下20個月最大漲幅,主要是豬肉、雞蛋、米和麵包漲幅較高,其中雞蛋年增率為8.22%,創29個月以來最大,主要是先前的跌幅都超過1成左右,以及去年低基期因素消失,使得年增率持續轉正。

    另一項備受關注的豬肉,年增幅為9.07%。曹志弘指出,豬肉漲幅創下20個月最大漲幅,受到疾病、天候和天災等因素影響,導致供給縮減,隨著天候回穩,產銷供應持續調節,10月的批發行情已經跌回每公斤100元;而非洲豬瘟帶來的影響非常有限,由於10月23日開始,溫體豬不販售,但冷凍和冷藏豬肉仍有庫存,且價格平穩,並無明顯起伏。

    曹志弘提到,根據相關部會的說法,冷凍豬肉庫存可供應一個月,零售價格確實出現波動,但隨著批發價格回穩,接下來零售價會逐漸反映,而其他替代肉類,如雞肉的年增率都在1.76%,價格平穩,即便是牛肉僅些微向上,影像並不大。

    不過,外食費的年增率3.56%,也創下20個月來最大漲幅。曹志弘說,外食費漲幅約在0.2%左右,觀察漲幅擴大的機率不高,近六個月來的平均是0.23個百分點,後續還需持續觀察。

    展望10月的物價,曹志弘評估,在國際原油價格跌幅約1成,大宗物資商品價格互有增減,預期10月整體物價平穩,若11月天候穩定、節慶效應消退,CPI年增率可望續降,雖然還有颱風來襲,但漲幅不至於突破2%的警戒線。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