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成長速度趕不上物價飛漲,行政院主計總處今發布1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由於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3.05%,1月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萬1542元,年減0.72%,創下6年來最大減幅;實質總薪資(經常薪資加計獎金、加班費等)9萬8632元,年減1.49%。
由於目前正值全球需求未回溫,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製造業加班工時仍較上月減少1.9小時,已是連續七個月減少;所幸工時減少程度沒有擴大。
陳惠欣表示,以月減程度來看,去年10月製造業加班工時月減2.8小時,去年11月減少2.7小時,去年12月減少2.9小時。從今年1月比去年12月只減少1.9小時的態勢來看,雖然加班工時已連續七個月減少,但減少的時數沒有擴大。
陳惠欣解釋,一般而來,製造業面臨全球景氣調整時,通常會優先減少加班工時,最後才會影響就業人數。
統計指出,截至1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817.6萬人,因農曆年前的轉職效應,以及臨時性工作減少,全體受僱員工人數較去年12月底減少2.5萬人。
1月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5376元;1月適逢春節,為傳統發放年終獎金、績效獎金的日子,1月相關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達到6萬2360元,兩者合計後總薪資共10萬7736元。
不過,各行業非經常性薪資差距頗大,1月非經常性薪資以金融及保險業20萬1260元、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93,276元相對較高。製造業則為6萬5853元,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達到8萬4969元;內需服務業中的住宿及餐飲業、支援服務業(含旅行社等)均不及2萬元。
這意味著,去年新冠疫情對住宿餐飲及旅行社造成的衝擊依然嚴峻,而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景氣仍相對活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