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丹娜絲颱風吹壞嘉南14.5萬片光電板 環境部長彭啟明:不會造成汙染

    2025-07-16 12:52 / 作者 陳怡穎
    環境部長彭啟明。陳品佑攝
    颱風丹娜絲自嘉義登陸,強風吹襲造成中南部多處太陽光電設施損壞。環境部長彭啓明今(7/16)在立法院報告指出,毀損光電板並非屬於有害廢棄物,也有抽驗嘉南災損光電案場域水質調查4處,都符合標準,不會造成任何污染。

    法院社福衛生環境委員會今邀請環境部長、經濟部長、海洋委員會、農業部、內政部、國防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到立院針對「光電設施對環境影響情形」進行專題報告。

    彭啓報告時指出,根據經濟部能源署統計,嘉義與台南地區此次合計約14萬5千片水面型太陽能板毀損,總重量達2800公噸。其中嘉義新塭滯洪池一案場損毀規模最大,達5萬片。

    針對太陽光電模組遭強風吹落、破裂,引發外界對環境污染的疑慮,彭啟明表示,太陽能光電模組由玻璃、鋁框與EVA膜等材料緊密封裝,沒有廢液與粉塵,不屬有害廢棄物,物化性質穩定,按理不會造成污染。他強調,光電板依法認定為一般事業廢棄物,可回收再利用。

    另外,環境部週一已針對嘉南沿岸受災地區進行水質抽驗,包括3處滯洪池與1處魚塭,檢測10種重金屬成分。彭啟明指出,其中約半數項目為「零檢出」,其餘亦全數符合環保標準,並無異常,因此網路流傳「南部魚不能吃」為錯誤訊息,當地因在濁水溪附近,錳含量原本即偏高,與此次災情無直接關聯,但仍符合標準。

    關於災損模組清理進度,彭啟明表示,他上週六特別前往台陽能處理廠視察,各案場須依《廢棄物清理法》自行負責撿拾、分類與儲存,無論光電板落於海中或陸地,皆須回收清理。經濟部也已要求業者盡速與具處理許可的廠商簽約,完成去化作業。

    目前國內共有5家處理廢太陽光電模組的合法業者,其中4家具資源化處理能力,月處理總量約4400公噸。環境部估算,若加緊趕工,預計最快可於1個半月內完成全數模組的清除與回收。
    陳怡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