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右)、美國總統川普(左)在芬蘭赫爾辛基會面,進行聯合記者會。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凍結對外援助,並在好兄弟馬斯克的幫助下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此舉應該會讓一些前蘇聯國家及中南美洲的專制領導人隔空慶祝,因為那些批評他們的獨立媒體可能失去美國贊助,在他們打壓了媒體自由這麼多年之後,給予了獨立媒體最後一擊的竟是美國,豈不是很開心。
《金融時報》6日報導,川普凍結對外援助,只有以色列和埃及獲得豁免。對外援助當中,美國國際開發署負責管理的資金有400億美元,川普的「政府效率部」部長馬斯克本週稍早宣布要把這些錢全都砍了,先凍結支出3個月,約1萬名任職於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職員幾乎全被強制休假。
美國國際開發署除了為外國提供緊急應變物資和訓練,也贊助世界各地遭專制政權打壓的媒體。該署的設立與蘇聯有關,是美國前總統甘迺迪(JFK)在冷戰期間為了抗衡蘇聯的影響力而設,透過協助各國加強發展、應對災難來拉攏人心,宣揚民主當然也是一部分,因此贊助了不少獨立媒體。
根據美國國際開發署原本公布在網站上(現已刪除)的資料,2025年對外援助當中,就有包含「促進獨立媒體和資訊流通」的國會提撥款2.68億美元。
曾參與「巴拿馬文件」等多項洗錢調查的跨國民間媒體組織「組織犯罪與貪腐舉報計畫」(OCCRP)表示,少了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贊助,將影響他們今年25%以上的預算編列,「和其他組織一樣,我們也在嘗試尋求其他資金來源,但很多人應該會發現這真的很難生存」。
無國界記者組織東歐與中亞主任卡維利爾(Jeanne Cavelier)表示,凍結這筆資金,對前蘇聯國家的許多獨立媒體將是一場災難,包含烏克蘭,因為烏克蘭大部分的媒體都仰賴美國贊助;卡維利爾指出,白俄羅斯所有的獨立媒體都已流亡國外,其中6家已通報,他們現在已經完全沒有贊助了。
俄羅斯獨立媒體也所剩不多,總部設在海外的生存機率比較高,其中一個較大的俄語獨立媒體《Meduza》將在7日開會討論未來。《Meduza》是俄國資深媒體人創立,總部設在拉脫維亞;這些俄國媒體人原任職於俄羅斯知名的《Lenta》新聞網,《Lenta》後來遭俄國政府審查,他們因此被解雇。
另一家獨立媒體《莫斯科時報》相對幸運,因為它是荷蘭媒體大亨索爾(Derk Sauer)1992年在荷蘭創立,雖然也在普丁2022年出兵烏克蘭後關閉了俄羅斯辦公室,但荷蘭總部還在,也是少數沒有接受美國國際開發署贊助的俄羅斯獨立新聞機構。
索爾說,其他的俄羅斯獨立媒體已經開始裁員和減薪,「說來也很諷刺,天知道普丁嘗試扼殺獨立媒體嘗試了多少年了,最後竟然是一個以言論自由為豪的國家(指美國)給了它們致命一擊」。
2019年6月28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左)與美國總統川普(右)在日本大阪G20峰會場邊會面。美聯社
馬斯克宣布要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後,在俄國人盡皆知的「普丁傀儡」、俄國國安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立刻稱讚這是「傑出的一手」,可以堵住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深喉嚨」。匈牙利總理奧爾班(Viktor Orban)的心腹巴雷澤(Balazs Orban,兩人無血緣關係)、以及中南美洲一些強人總統也都叫好。
川普6日在其社群平台「真實社交」(Truth Social)用全大寫字母發文:「看來美國國際開發署和其他機構偷了數十億美元,大部分都流向假新聞媒體做為幫民主黨編故事的報酬了吧。」
前蘇聯成員、高加索國家喬治亞執政黨國會黨團領袖姆季納拉澤(Mamuka Mdinaradze)表示,「川普政府現在終於公開承認美國用錢贊助『邪惡行為』了」。喬治亞去年推出《境外影響力透明法》,要求資金來源超過20%來自外國的非政府組織(NGO)和媒體必須註冊為外國代理人,被國內的親歐派和一些歐美國家批評是打壓新聞自由。
近來網路還流傳一些正規大型媒體接受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贊助,連美聯社、英國廣播公司(BBC)都被指有拿錢。
《金融時報》指出,美國政府機構有花錢訂閱美聯社、美國政治媒體《Politico》的新聞,但沒有提供資金給它們。BBC是英國公共媒體,主要由英國納稅人出錢,設有慈善基金BBC媒體行動(BBC Media Action)來接收捐款,去年美國各界的捐款佔BBC營收的8%。
一名美國政府消息人士稱,他相信美國國際開發署不會被徹底關閉,只要90天審查期過後,一些資金就能解凍。
90天就大約三個月,可能已經太晚了,6名由美國國際開發署贊助的俄羅斯年輕記者說,他們下週就會付不出房租和生活費;他們認識不少俄羅斯和其他專制國家的記者和流亡人士,大家都一樣慘,「我們真的都累了。你先是被普丁驅逐,現在又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