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Grand百貨店堅持近30個年頭,敵不過商場經濟的蕭條現況。翻攝Grand百貨店官網
人口老化與電商興盛,對南韓實體商場形成沉重打擊。一間開業30年的老牌百貨公司不敵潮流,將於本月底歇業,多家商場營收也大減,顯示韓國商場的「經濟寒冬」襲來。
《朝鮮日報》今天(2/8)報導,位於京畿道高陽市的「Grand百貨」於1996年開業,至今將近30個年頭,曾經盛極一時,購物人潮川流不息;但不敵商場的蕭條趨勢,將於本月底熄燈。
Grand百貨曾在南韓多處開業,包括首爾江南、新村等地,在過去人潮眾多,但陸續關門;如今這家在高陽市的百貨店,距離歇業還有近3週,內部卻已門可羅雀。
百貨內一名商家表示:「在以前生意好的時候,有些店家一個月的營業額可以達到數億韓圓(1億韓圓約230萬台幣),就算客人不多的時候,也至少有3000萬韓圓(約新台幣67萬元),現在甚至不到五分之一,這樣也只能關門了。」
另一名門市業者表示,自己從百貨店開業以來就在這裡做生意,「如果百貨店關門,我就無處可去了,我在考慮退休。」
分析指出,人口老化是熄燈的主因,百貨店所在地高陽市的老年人口高達16萬3080人,是京畿道31個市郡中最多的,該市65歲以上人口比例,預計將從2028年的20.6%,上升至2035年的26.7%,也就是10年後這個城市,每4人就有1人會是老年人。
不過,商場衰退的情況發生在南韓各地,位於首爾鐘路區一間26平方公尺(約7.8坪)的店鋪,上個月以「超低價」3000萬韓圓(約新台幣67萬元)拍賣成交。這家店舖自2023年開始拍賣,市場估值為3億2000萬韓圓(約新台幣722萬元),連續11次流標,今年終於以估值9.4%的低價脫手。
商家店鋪的流標率屢創新高,不動產研究員李柱賢認為,這代表沒什麼人有興趣投資商場類不動產,「不管以多麽低的價格購得商場,都很難從中獲利,因為找不到租客。」
近年來網路購物興起,下單後可以宅配到府,逐漸超越實體店面。翻攝自pexels
除了人口老化外,商場經濟的另一大挑戰是近幾年興起的網路購物,據南韓統計廳的資料,去年網路購物交易金額為242兆897億韓圓(約新台幣5兆4620億元),較前一年增加5.8%,是自2001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金額。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的資料也顯示,線上的銷售比例已經達到50.6%,超越實體店面。
南韓建設政策研究院的研究員李恩亨說明:「如果消費文化的改變、長期不景氣、高利率等結構性問題得不到解決,商場的閒置問題在短期內也難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