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9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場邊,川普在第一個美國總統任期內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去年競選時曾揚言會對中國祭出高達60%的關稅,不過他第一波對中國僅喊出10%關稅,倒是對加拿大和墨西哥打出25%,只是後來又對加墨暫緩一個月。川普慣常以關稅作為脅迫上談判桌的手段,《紐約時報》報導,川普實際上是打算和中國達成更廣泛的貿易協議。
《紐時》19日報導,逾6名現任、前任川普顧問和其他熟悉他想法的人士表示,雖然與中國達成任何協議前都會面臨重大阻礙,但川普不只想要和中國重新建立貿易關係,更希望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更廣泛的貿易協議,要中國採購更多美國產品、並增加赴美投資,還會順便納入核武管制等議題。
川普第一任期的貿易談判顧問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表示,川普在幾個月前就告訴過他,希望能和習近平拿成一項「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川普團隊內部現正討論相關事宜。
川普第一任內的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特賓(Matt Turpin)說,川普現在想與中國達成新協議並不奇怪,因為川普一直都宣傳說自己是個達成交易的高手,只要是他認為的好交易,那每天都是適合成交的好日子。
這些消息人士說,川普政府實際上還未確定他們想從中國那裡得到什麼,雖然美中雙方曾提議由習近平訪川普的佛州海湖莊園、或川普訪北京,但目前也都還沒有正式計畫。而川普2.0的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世界首富好兄弟馬斯克(Elon Musk)等人都鼓勵川普「跟著直覺走」。
川普第一任內開啟對中國的貿易戰,川普對價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逼中國妥協;美中雙方一度在2020年達成協議,中國同意額外採購價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但後來並未完全遵守,中方稱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川普2.0的財長貝森特上月在任命聽證會上說,中國可以透過「補購」的方式來完成2020年的協議。
中國怎麼看待美方一些分析師認為,中國近期經濟疲軟,可能讓習近平更有意願和美方達成協議,不過美中關係的嚴峻則是另一個變數。
中國則對川普保持高度警覺,中國很清楚川普並不害怕他們使出報復性關稅等回擊手段,倒是川普想要重塑美中關係的想法,更可能促使他上談判桌。
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的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朱民在最近一篇合著論文裡指出,川普必須促進經濟、增加就業、擴大出口,才能履行他的競選承諾,但川普傲慢自大,會以任意粗暴的方式使用權力,中國必須了解川普的雙重人格,在川普的政治目標基礎上利用川普反覆無常的性格來和他談判。
一名前任外交官稱,中國的提議可能包含在美國投資太陽能、電動車和電池等產業,創造約50萬個就業機會,中國企業願意透過合資企業來持股、或者技術授權給美國合作夥伴。
中國其他可能的提案,還包含大量採購美國產品、合作維繫朝鮮半島局勢、合作重建烏克蘭、承諾維持美元作為國際主要貨幣的地位。
目前不清楚中國會要求什麼回報,但許多專家認為,習近平會嘗試讓川普取消部分對中關稅、以及防止中國取得先進科技的出口管制。
中方人士一直在嘗試開拓非官方的聯絡管道,對馬斯克的角色尤其有興趣。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今年1月曾在川普就職典禮上與馬斯克會面,一名熟悉兩人對話的前美國官員說,馬斯克對於與中國達成協議有信心,而且對美國來說,找到與中國合作的方式、避免緊張升級是非常重要的。
川普不是拜登,別再「民主供應鏈」了知情人士們也透露,川普新政府的財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最後可能主導美方對中國的談判。不過,迎接中國赴美投資,在川普政府內部可能會引發分歧,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高級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都視中國為國安威脅。
但川普的想法是從商業出發,很難以地緣政治上的敵我概念來預測他的想法。日本是美國在東亞最忠貞的盟友,但川普反對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如果是以「投資」的方式就還能討論。川普在競選期間也曾表示,他歡迎中國車商赴美設廠,只要是雇用美國人就沒問題。
一名知情人士說,川普第一任期內就曾參加過一些外國投資相關的國安會議,川普當時駁回了情報單位對於中國投資的風險評估,認為只要價格好,把美國房地產賣給中國人也無妨。
《紐時》也指出,川普似乎也沒有把對中國的技術出口管制、或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抱持意識形態的立場,也就是不同於拜登時期主打「民主供應鏈」這類把政治和商貿合一的路數,川普只是把這些管制當成是對付中國的另一個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