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商場電視牆週二顯示中國海警船參與環台軍演畫面。路透社
台灣前文化部長、知名作家龍應台,週二 (4/1) 在《紐約時報》評論版投書,直指台灣不能再依賴美國的支持。在川普拋棄民主價值和美國盟友的情況下,台灣必須討論以何種方式與中國和解,以維護民主自由。
這篇投書最早以《川普背叛烏克蘭 顯示台灣不能再仰賴美國》為題,隨後更名為《台灣時間所剩不多》。龍應台以與計程車運匠聊天時對方突然提起「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一事開頭,稱自川普收回對烏克蘭的強力支持、在白宮羞辱烏總統澤連斯基後,已引發台灣民眾的共同擔憂,假使美國可以這樣對待烏克蘭來拉攏俄羅斯,是否也會這樣對待我們來拉攏中國?
她接著指出,台灣政治人物過去一直將與中國的對峙描述為捍衛自由和民主,前提是預期如果中國入侵,美國會支持我們,這造成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導致台灣舉國上下遲遲不肯仔細思考,應該怎麼與中國打交道,以確保台灣民主永續長存。
她也稱,台灣總統賴清德在3月13日以中國從事間諜、顛覆和軍事威脅等行為為由,正式將中國列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承諾將加強審查、恢復軍事法庭等措施,遭最大反對黨、國民黨指為把台灣推向戰爭,而中國也不出所料地警告這是「玩火」。
她指稱,賴清德做法的問題,在於台灣不能再依賴美國的支持,畢竟川普除了背叛烏克蘭之外,他對於保護台灣的承諾也令人生疑,甚至還指責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業。她也以1978年美國與台灣斷交為例,指稱「美國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川普的做法只是風格差異,而非有實質不同。
龍應台在文中指出,有鑑於川普拋棄民主價值和美國盟友,台灣全國必須立即展開嚴肅對話,討論如何在可接受的條件下與中國實現和平,而非任由大國決定我們的命運。她指稱台灣和平地維護自由的唯一方法,是以某種方式與中國和解,而若以馬英九執政時期看來,兩岸和解似乎是有可能的。
文末指出,「對台灣來說,時間已經不多了」。對於台灣而言,完全依賴美國、拒絕和對抗中國,已不再可行,「不先確保和平,就沒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