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玫瑰園宣布新的全面關稅政策。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三(04/02)宣布新關稅措施,台灣稅率32%。川普政府上任後對台灣的一連串發言與行動,令台灣政府感到相當困惑,不明白為何在台積電宣布對美擴大投資、政府宣布提高國防預算後,仍被如此針對。專家則認為,川普此舉意在讓台灣對美國花更多錢,畢竟台灣無法同時對抗華府與北京。
美國《華盛頓郵報》今天(04/09)刊出一篇關稅戰下美中台關係報導,這篇題為《關稅使台美關係不穩定,可能為中國打開大門》的分析指出,包括32%關稅在內,川普政府近期對台灣釋放的一系列訊號,令台北相當困惑。
關稅震撼彈令清明連假後的台股出現史上最大單日跌點與跌幅,台積電更罕見出現跌停鎖死。
尤有甚者,川普週二(4/8)透露,當初成功讓台積電承諾擴大美國投資,是因為警告台積電,若不在美國設廠,就會被課徵100%稅率。
這讓長年依賴美國抵抗中國軍事及政治壓力的台北更加困惑,因為台積電已決定對美擴大投資,台灣政府也提高國防預算,不懂這高關稅為何而來。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指出:「過去人們以為,台灣和美國在民主和人權方面有共同的價值觀,只要這樣,台灣就安全了。但是,現在狀況看起來沒那麼簡單。」
他說,台灣沒有本錢同時對抗華府和北京。
儘管美國國務院上月在一份備忘錄中提到,威懾中國侵略台灣依舊是華府優先要務,然而川普的「交易式」政治風格,加上他曾暗示台灣應該在防衛預算花更多錢,且已暫停軍援烏克蘭,這些都令人質疑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度。
分析家認為,儘管美中關稅戰砲火正熾,中國毫無疑問地將因此陷入經濟困境,但北京當局也可能會將此刻視為一個地緣政治機會,把自己塑造成世界更可靠的貿易夥伴,包括台灣在內。
黃奎博表示,關稅雖然不太可能改變賴清德政府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但川普關稅「可能會讓台灣民眾質疑,兩岸經濟關係是否真的有那麼危險」。
華郵報導,台灣在經貿上高度依賴美國,去年對美出口商品達1110億美元,年增46%;其中最大項目是伺服器和電腦零組件,占台灣電腦零組件出口量的6成,主要的2個原因是人工智慧(AI)產業爆發成長,以及許多台灣企業在川普第1個任期時就棄中投美。
儘管川普公布的新關稅暫未列入晶片,但是他曾批評「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產業」。晶片的暫時性豁免,可能無法阻止關稅對半導體下游供應鏈造成影響,特別是因為大多數晶片其實不是從台灣直接運往美國,而是安裝在其他科技產品中,或是先運到其他國家,然後再裝進筆電等電子產品。
據官方統計,台灣直接出口到美國的晶片占比僅5%。
台灣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員何明彥指出:「半導體關稅豁免沒有效果,一塊晶片在其整個生命週期內,可能會被運送到多個國家進行製造、封裝和組裝。」
其他專家也指出,在美國和中國陷入激烈技術競爭的情況下,整個技術供應鏈成本的增加,將阻礙美國繼續開發尖端人工智慧系統的能力。
台灣美國商會理事長銀丹(Dan Silver)表示:「台灣是美國和世界非常重要的技術創新源頭,我們確實有些擔心,在地緣政治競爭時期,這是否可能會實質上提高創新成本。」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則認為:「美國希望通過提高關稅來推動其他國家進行談判,希望他們購買更多美國商品和服務。對台灣來說,關鍵領域包括天然氣和防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