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關稅是「自己生病、讓別人吃藥」 林毅夫:中美經濟有脫鉤風險

    2025-04-22 15:46 / 作者 國際中心
    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指美國強加「對等關稅」,是「自己生病,讓別人吃藥」。路透社
    中國經濟專家、世界銀行(WB)前副總裁林毅夫,週一(4/21)在北京發表美中貿易及關稅相關演說,他表示中美經濟確實存在脫鉤風險,但「完全脫鉤的可能性不大」,另也批評美國的關稅是一以貫之「自己生病,讓別人吃藥」的邏輯,上世紀80年代讓日本當代罪羔羊,這次怪罪中國。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周一在北京舉行「臨甲7號」沙龍活動,邀請現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演說,並接受觀眾提問。林毅夫原名林正義,台灣宜蘭人,1979年叛逃至廈門,現為中國知名經濟學者。

    2025年2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毅夫研究獎」頒獎典禮上,林毅夫發言。翻攝北大國發院官網


    林毅夫表示,美國企業需要中國的市場和供應鏈,高額關稅最終會讓美企與人民受到巨大傷害,他強調貿易是互利共贏的事業,對所有參與國都有益。川普「對等關稅」的邏輯,實際上是美國長期以來「自己生病,讓別人吃藥」這套一以貫之的邏輯。

    他說:「美國有這麽一個傾向,那就是自己的問題,老是想找替罪羔羊。80年代是日本,現在又怪中國,(就是)不解決自己的問題。」他指出:「美國這種做法,表面上看短期對其自身有利,但長期來看卻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對美國人民和美國企業都會造成傷害。」

    中國為反制美國關稅,下令各航空公司禁收已下訂的波音飛機;圖為2025年4月19日,一架已塗裝為中國廈門航空公司客機的波音737 MAX新機,飛回美國西雅圖。路透社


    林毅夫說說美國應從歷史學到經驗教訓,「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後,美國就出台(制定方針政策)了高關稅試圖保護自己的就業等等,結果造成了整個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

    林毅夫警告,對美國的產業發展來說,保護主義政策只能適得其反,美國產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將受到雙重打擊,因為高關稅政策是要保護美國一些沒有相對優勢的產業,「這些產業即使真的復甦,它的生產成本、競爭力也是不高的,需要長期保護、補貼才能存活。」

    中國上海的貨櫃碼頭。美聯社


    而擁有相對優勢的產業,如高科技產業,很可能將面臨出口市場萎縮的風險,「美國採取關稅措施,很可能會遭其他國家反制,對美國具比較優勢的高科技企業來說,出口會很難受。」

    林毅夫指出高科技產業依賴大規模投資,而盈利能力取決於市場規模,在出口市場萎縮的情況下,「一些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很可能從高盈利變為低盈利甚至不盈利,而如果出現低盈利甚至不盈利的情況,其研發能力必然受到影響,維持技術領先的能力也會受影響。」

    2025年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4月在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展開。美聯社


    林毅夫直指:「總的來講,對美國來說,這些所謂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政策,很可能導致結果剛好相反。」

    他也說面對美國的保護主義和單邊霸淩,最有效的方式仍是各國重新致力於世貿組織的多邊框架,加強區域合作,擴大市場開放,並擴大相互貿易以降低風險。

    2025年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正在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展開。路透社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