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日本高中生步行前往車站。路透社資料照
日本少子化的問題嚴峻,該國政府今年4月起,分階段推行「高中學費無償化政策」,試圖減輕家庭負擔,大阪的一位15歲男孩順利考上名校後,獨自扶養他的單親媽媽,卻依然面臨種種困難,目前上路的政策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學費無償化」等於學費完全免費嗎?新政策讓許多家長受益,但也衍生其他的挑戰,政界能否妥善應對政策副作用,並兼顧公立及私立教育之間的平衡,日本社會及學界都在觀察。
以名校為志願的兒子:媽媽不用擔心今年3月初,日本的行政書士三木瞳(三木ひとみ)投書「日本律師新聞網」,一名30多歲的單親媽媽美紗(ミサ,化名)向她表示,自己15歲的獨生子徹(トオル,化名)參加高中入學考試,順利考上一所私立名校,但卻遇上了意想不到的阻礙。
美紗在大學畢業後進入公司,成為一名認真工作的職場女性,她後來與丈夫結了婚,並生下兒子徹,但她的丈夫卻在某天留下一張離婚協議書,就此消失無蹤。美紗是她前夫的債務連帶保證人,在前夫離開後,她獨自扛下債務,並努力撫養兒子長大。
圖為日本東北部宮城縣氣仙沼市的1所國中。美聯社資料照
厄運接二連三,美紗在職場被男性主管性騷擾,當她明確拒絕這名男上司的私下邀約後,卻在職場上遭到孤立,長期累積的身心壓力,讓美紗開始出現各種身體異狀,在工作時心悸、呼吸困難、頭暈,甚至昏倒送醫,最終她只能申請傷病津貼並離職。
在美紗陷入困頓的同時,兒子徹升上國中,一邊用功讀書,一邊幫媽媽處理家務,連參加社團活動的時間都沒有,徹跟美紗說,他的夢想是考取一家頂尖私立高中,「媽媽不用擔心,大阪府已經宣布私立高中完全免費」,頭腦聰明又意志堅定的徹要美紗放心。
單親媽媽與教育制度的殘酷搏鬥去年(2024)12月,美紗家中的電器陸續壞掉,一口氣換了冷氣、冰箱、熱水器等設備,總計支出高達近70萬日圓(約14萬元台幣),原本的積蓄幾乎見底。緊接著在今年2月初,徹如願考上頂尖私立高中,美紗赫然發現,各種繳費的期限迫在眉睫。
美紗先前往區公所,向櫃台人員表示:「我的小孩要唸私立高中,想申請學費免除。」但櫃台人員似乎對業務不熟悉,僅回應美紗:「這是大阪府的管轄業務,請詢問大阪府的人員。」
於是美紗打電話給大阪府的相關單位詢問,大阪府的職員跟她說:「私立高中的學費補助,是等學生在入學後才能提出申請,請在夏天的時候透過學校申請,另外,入學費和制服費沒有補助,家長也需要先付學費,大約年底的時候才會發放學費補助。」
2025年5月15日,日本民眾走過東京的大樓。路透社資料照
美紗再打到私立高中進行確認,校方也說:「沒有補助入學費,至於學費的補助款,大阪府預計於冬天發放。」最後美紗緊急向朋友借錢,將相關費用支付,勉強讓兒子先入學就讀。
大阪府率先推行私立高中「學費無償化」的政策,貧困家庭的孩子滿懷希望準備考試,卻因繳不出入學費、制服費,以及預先墊付的學費,夢想可能破滅,這樣的制度設計令人感到殘忍。
今年4月分階段上路「高中學費無償化政策」據NHK報導,自民黨、公明黨與日本維新會於今年2月25日,舉行黨代表會議,自民黨總裁石破茂、公明黨代表齊藤鐵夫及日本維新會代表吉村洋文3人達成共識,確定往後的高中學費無償化政策,並從今年4月起分階段實施。
這項制度的正式名稱為「就學支援金制度」,依照過去的規定,家庭年收入未滿910萬日圓(約190萬元台幣),無論家中孩子就讀公立或私立高中,均可獲得一年11萬8800日圓(約2萬4900元台幣),該金額約等於公立高中一整年的學費。
如果家中孩子就讀的是私立高中,且家庭年收入未滿590萬日圓(約123萬元台幣),可以額外獲得一年最高39萬6千日圓(約8萬3千元台幣),這是參考全國私立高中平均學費,制定出來的補助金額。
圖為一群日本學生在聽老師說話。美聯社資料照
日本今年4月上路的政策,是將過去的11萬8800日圓補助金制度,取消其所得門檻,不再限於家庭年收入910萬日圓以下,全國公私立高中的學生,均可獲得該補助款,換句話說,全國公立高中的學生都免除學費。
明年4月起,針對私立高中的學費補助款制度,也將取消所得門檻,並調高補助金額上限,從目前的39萬6千日圓(約8萬3千元台幣),調升至45萬7千日圓(約9萬5千元台幣),屆時國內公私立高中的學生,無論家庭年收入高低,全部適用「學費無償化政策」。
為什麼日本要推高中學費免除?據日本總務省的估計,截至今年4月1日,全國15歲以下的孩童人數下降為1366萬人,較去年減少35萬人,也是自1982年以來,連續44年呈減少趨勢。另外,15歲以下孩童佔全國人口比例降至11.1%,較去年下降0.2個百分點,創下史上最低紀錄。
在少子化日益嚴峻的情形下,日本人近年來又面臨物價及稅金不斷上升,日本的帝國資料庫預估,今年國內超過1萬4千項食品價格會上漲,超過去年的1萬2520項。另外,去年日本的「國民負擔率」達到45.8%,該比例為全國人民繳的稅金及社會保險費,占整體收入的比例,顯示人民背負沉重的稅金負擔。
不僅如此,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去年9月公布的一份報告,也在日本國內引起討論,該報告對OECD的36個會員國進行調查,了解各國政府負擔的教育費占比,日本政府負擔8%,較各國平均值(12%)低了4個百分點,排名倒數第三,僅比希臘和義大利高。
圖為橫濱街頭的青年。路透社資料照
日本的公立小學及國中屬於義務教育範圍,原本就施行免除學費的政策,政治人物希望進一步減輕家庭的教育負擔,減緩少子化趨勢。去年10月日本眾議院選舉時,不論是執政黨或在野黨的候選人,都提出「學費無償化」的政見,今年4月起,不僅高中的學費免除政策分階段施行,大學也朝向學費免除的方向前進,家長如果扶養3名以上孩童,可以申請大學學費免除。
新政策上路面臨哪些課題據NHK報導,對於許多家庭來說,這次的高中學費免除政策是一大幫助,一名住在兵庫縣的家長受訪表示,家中孩子將升上國中三年級,「因為家裡還有其他小孩,原本考量到負擔,覺得只能選擇公立高中,但現在也可以考慮私立高中了,對於家長來說,的確幫助很大。」
慶應大學專攻教育經濟學的教授赤林英夫也說:「這項政策讓學生的選擇變得更多,這點非常棒。」
不過,在搶先推行私立高中學費免除的大阪,新挑戰逐漸浮現,今年3月大阪府舉行高中入學考試,在128所公立高中,超過一半的學校(65所)招生出現缺額,位於大阪府阪南市的泉鳥取高中,也因為招生人數不足,在3月關閉學校,該校為阪南市唯一的公立高中。
泉鳥取高中校長橋本敏和無奈表示:「公立和私立高中,不論在預算或自由度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讓這兩種學校相互競爭,是不對的吧?」、「如果學費免除政策讓我們這樣的學校關閉,應該無法實現公立教育的使命吧?」
除了學生流向私立高中,導致公立高中面臨存亡危機,另一個隱憂是私立高中藉著政府提供補助款,將學費調漲,大阪私立國高中聯合會指出,在94所私立高中當中,今年有18所學校調漲學費。目前大阪府私立高中的平均學費,已上升至63萬日圓(約13萬元台幣),與大阪府的私立高中學費補助上限相同。
圖為東京街頭。美聯社資料照
事實上,高中學費無償化的政策,並不代表學費完全免費,據日本網路媒體「Financial Field」報導,以私立高中來說,在學費負擔方面,明年4月政府預計將補助金額,調高至45萬7千日圓(約9萬5千元台幣),這是以私校平均學費制定的補助額,部分私校一年學費高達60萬至70萬日圓(約12萬至14萬元台幣),超過補助上限的部分,家長需自行負擔。
另外,2023年的孩童學習費調查結果顯示,私立高中學生一年的教育費用,在扣除學費後,仍高達53萬日圓(約11萬元台幣),這包含了:入學費、畢業旅行費、教科書費、文具費、家長會費、學生會費、社團等課外活動費、上下學的通勤費、制服費等。即便是公立高中的學生,扣除學費後的一年教育費用,也要30萬日圓(約6萬元台幣)。
7成經濟學家:反對調高私校學費補助《日經新聞》今年對全國47位經濟學家徵詢意見,了解專家對於「提高私立高中學費補助金額」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57%表示「不同意」,13%表示「完全不同意」,共計7成的經濟學家反對這項政策。
一橋大學經濟系教授佐藤主光指出:「家長省下的高中學費,可能轉而流向補教業或學校外的教育支出,不見得能達到減輕家庭負擔的效果,另外,如果越來越多人將私立高中作為目標,也可能加劇升學競爭。」
東京大學經濟系教授渡邊安虎認為:「如果私立高中學費補助金額上升,私校就有動機調漲學費,因為即便學費調升,政府還是會給家長補助,因此招生情況不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公立高中卻面臨招生困難,大阪府實施這項政策後,多所公立學校都出現招生不足的情況,無法理解為什麼不將大規模的財政支出,用來改善公立教育的品質。」
2025年5月15日,日本民眾走過東京的大樓。路透社資料照
另外,調查中也詢問學者,是否同意取消學費補助的所得門檻,對此,經濟學者們意見分歧,東京大學專攻經濟學的教授重岡仁強調:「取消所得門檻,將補助高收入人士,這沒有必要,應該將有限的財源,優先分配給中低收入戶。」
慶應大學專攻教育經濟學的教授中室牧子則認為:「政府難以精確掌握個人所得、資產、家庭狀況等所有資訊,即便是高收入家庭,也可能因為孩子數量、是否有長輩需要照顧等問題,而面臨困難,因此以收入作為門檻並不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