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爆紅新遊戲專整「撈女」 稱探討感情詐騙引爆厭女爭議

    2025-07-07 15:38 / 作者 國際中心
    中國真人互動遊戲《撈女遊戲》上架後引起廣大爭議,已改名《情感反詐模擬器》。圖片來源:前方工作室
    一款原名《撈女遊戲》的真人互動遊戲,上月在Steam平台發行後已躋身中國最受歡迎遊戲前10名,甚至超越曾寫下暢銷紀錄的《黑神話:悟空》,但遊戲中的玩家曾被拜金女玩弄感情並榨光積蓄,還出現女子譏笑玩家「比狗還聽話」等對白,也在中國引發「厭女」爭議。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撈女遊戲》6月上線後,數小時就躍升Steam平台銷售冠軍,但隨即被抨擊是在強化性別刻板印象,支持者則認為遊戲是在警惕玩家小心戀愛詐騙。

    據介紹,這款遊戲是「互動電影遊戲」,玩家將扮演一名男性「情感獵手」,他曾被一名「撈女」(拜金女)榨乾金錢後拋棄,之後奮發圖強成為老闆,建立了「反撈小組」揭露撈女的手段。他為對付撈女集團,周旋在多名女性角色間,遊戲劇情由此展開。

    由於遊戲上線後爭議過大,製作方翌日就將遊戲悄悄改名為《情感反詐模擬器》,但遊戲主要導演胡耀輝仍遭中國多個社群平台封禁。胡耀輝曾執導《一路向西》等電影,也是《3D肉蒲團之極樂寶鑑》的編劇。

    製作方堅稱,這款遊戲無意針對女性,而是要針對「感情界線與現代戀愛的灰色地帶」促進公共討論,並傳遞「愛別人前先學會愛自己」的價值觀。

    只有「撈女」沒有「撈男」?

    但旅美中國女藝術家徐一坤(Xu Yikun)試玩該遊戲後,不接受製作方的說法。她指控製作方是「藉由生產引起分化的爭議性內容」牟利。

    徐一坤說,單是「撈女」一詞就充斥厭女意味,「這種標籤已經太常用於女性。性別歧視的笑話和貶抑用語,已經充斥在日常言語之中」,「只要妳男友有錢,人們就會說妳是撈女,妳想讓自己看起來漂亮,也會被說是撈女……有時候妳只是接受別人請喝一杯酒,就會有人叫妳撈女」。

    也有些玩家不以為然,認為這款遊戲「沒有針對任何性別」,「女人或男人都可能想從對方身上『撈』」。

    然而,在這款遊戲中只有「撈女」,沒有「撈男」。遊戲裡的網美和野心勃勃的女創業家,都只想讓男人在她們身上花大把金錢。

    遊戲中的「撈女」對白包括:「他比狗還聽話……真希望這些傻瓜再多一點。」「想知道男人是不是愛妳嗎?看看他在妳身上花了多少錢吧。」

    「胖貓」事件可能是故事靈感

    這款遊戲在中國媒體間也引發兩極評價。湖北《極目新聞》稱,這款遊戲「把整個性別群體貼上詐騙者的標籤」;《北京青年報》則在社論稱讚該遊戲「富有創意」,並提及中國情感詐騙嚴重,2023年就涉及20億人民幣(約81億元台幣)款項。

    部分中國網友表示,這款遊戲的靈感可能來自真實事件,即去年引起大批網友關注的「胖貓」事件。2024年4月,網名「胖貓」的20歲湖南男子劉傑在重慶長江大橋跳江身亡,網傳他2021年在《王者榮耀》遊戲中與重慶女子譚竹相識相戀,2023年10月應對方要求赴重慶租屋獨居,最後將所剩積蓄贈予譚竹後自盡。

    BBC指出,「胖貓」事件在網路引起激烈討論,許多人稱譚竹是「撈女」,警方則否認相關說法。

    不少女性向BBC表示,擔憂《情感反詐模擬器》會加劇中國的性別刻板印象,也就是女性「嫁得好」比自己事業成功更重要。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習近平也倡議這樣的論點,習近平曾多次頌揚「賢妻良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效用。

    一名不具名的女性表示:「我認為這款遊戲只會升高男女之間的對立。」「它再次把女性貶低為比較次等的性別,只想設法取悅男性,找張長期飯票。」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