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航空難再掀是否該在駕駛艙內裝設影像紀錄器的辯論。圖為波音787-10客機駕駛艙資料照片。路透社
印度航空一架波音787-8夢幻客機上月發生重大空難。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AAIB)12日公布的初步調查報告,反而引起外界更多疑問,也因此重新掀起駕駛艙內是否應該裝設影像紀錄器的辯論聲浪。
AAIB上週六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印度航空編號171波音787-8夢幻客機上月12日自印度阿默達巴德(Ahmedabad)機場起飛後不久,兩具引擎燃油開關幾乎同步被切斷。報告稱,根據墜機前的最後座艙通話,該客機兩位機師中有一人問另一人為何關掉燃油開關,「另一名機師則說他沒有關閉開關」。不久後機師便發出「MAYDAY」求救訊號。
AAIB的報告中表示,無法確認是機師還是副機師提問誰關了開關。然有媒體報導,該班機機長疑似罹患心理疾病,懷疑當時駕駛艙內出現其他狀況。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理事長華爾希(Willie Walsh)週三(7/16)在新加坡受訪時表示,這起空難事件再度凸顯裝設影像紀錄器的關鍵性。他說:「基於我們目前已知的少量訊息,如果有影像紀錄器,再加上通話紀錄器,對(空難)調查員來說,在調查有關心理疾病問題上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是否應裝設影像紀錄器的辯論已持續數十年之九。贊成派主張,影像可彌補通話紀錄器的不足。以2023年在澳洲發生的Robinson R66直升機空難為例,調查人員從駕駛艙的影像紀錄發現,當時機上的唯一一名駕駛「忙著做所有與飛行無關的事,像是滑手機、吃喝等」,因此很清楚便能知道空難發生的原因。
1999年10月31日,埃及航空編號990號班機自紐約起飛前往開羅途中墜毀於大西洋,機上217人全部罹難。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調查認為,疑似是機上後備機師有意尋短。時任NTSB主席霍爾(Jim Hall)隔年促請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強制規定商業客機必須裝設影像紀錄器。
美國航空公司機師協會(Air Line Pilots Association,ALPA U.S.)、聯合飛行員協會(Allied Pilots Association,APA)則說,通話和飛行紀錄器所提供的資訊已足夠判斷空難原因,認為裝設監視器侵犯隱私,且可能遭到航空公司濫用作為懲處依據。
飛安專家、前ALPA執行主席考克斯(John Cox)說,萬一發生空難,沒有家屬想看到機師最後一刻的掙扎「出現在晚間6點新聞畫面上」。國際民航機師協會聯合會(IFALPA)也說,雖然有規定要求駕駛艙通話紀錄不得對外公開,但他們懷疑一旦外界積極想取得聳動的駕駛艙畫面,很難確保不會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