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救護車示意圖,與違規事件無關。美聯社資料照
據南韓媒體今天(8/4)報導,南韓近來出現一項社會問題,有些人把救護車當作計程車用,由於救護車鳴笛後,可以免除塞車等困擾,甚至有乘客向駕駛提議,願意出一般計程車的3倍價格。南韓總統李在明已下令,將透過GPS資料,調查濫用救護車的問題。
據《東亞日報》報導,7月17日晚上9時左右,首爾冠岳區新林地鐵站附近,一名駕駛違規使用私人救護車,被當地警察發現,駕駛坦言:「我只是要去撞球場找朋友。」
近來南韓社會頻繁出現有人違規使用救護車,車上沒有病患,駕駛卻開著鳴笛的救護車,在街上橫衝直撞。
南韓的救護車分為119救護車與私人救護車,不論是哪一種,如果非用於載送病患,都可能違反《緊急醫療法》,可處以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千萬韓元(約21萬元台幣)以下罰金。
報導指出,119救護車受到消防等機關管控,相較之下,私人救護車難以監控,違規情況頻傳,慶尚南道一名50多歲的私人救護車司機表示:「每個禮拜至少接到一通電話,對方連症狀都說不清楚,只說『我可以給你2到3倍的費用,快點來載我』。」
2021至2022年間,曾有一名救護車司機,向娛樂經紀公司表示:「搭乘救護車可以避開塞車」,收取約30萬韓元(約6千5百元台幣),載送知名歌手到表演場地,事件曝光後,司機於2023年遭罰2百萬韓元(約4萬3千元台幣)。
南韓總統李在明6月宣布,將對救護車駕駛加強宣導,並透過GPS裝置的資料,調查救護車的行駛路線,是否與急救等狀況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