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黎智英國安案進入結辯陳詞,香港西九龍裁判法院外,一早有數十名民眾冒雨排隊欲進入旁聽。美聯社
香港壹傳媒與《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遭港府指控「勾結境外勢力」等國安罪名的訴訟,今天(8/18)展開已延宕數次的結辯陳詞,由檢方提出結辯。黎智英若被定罪,最高可判終身監禁。
本案結辯原訂上週四(8/14)進行,因黑雨(豪雨)警告而延至上週五開庭,當天辯方指黎智英出現心悸等症狀,向法院聲請讓他在結辯陳詞期間不須出庭應訊,法官則表示,被告在審訊期間都須出庭,可安排黎智英戴心臟監測儀出庭。
上週五休庭後,結辯陳詞延至今天進行,檢方稱黎智英已配備可攜式心臟監測設備,報告也顯示黎智英身體及心理狀況都適合受審,且他本人對健康狀況並無抱怨。
民眾一早排隊等候進入西九龍裁判法院,大批警察駐守。路透社
《東網》報導,控方今天在陳詞時指出,黎智英在國安法前已與他人有協議,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安」。國安法生效後,他繼續履行有關協議,已構成犯罪。
美聯社報導,77歲的黎智英今天進入法庭時向旁聽席揮手並微笑,也曾以旁聽席可聽見的聲音向律師團隊下達指示。不過在檢方進行結辯陳詞時,他閉上了眼睛。
今天有數十名民眾冒雨排隊,想進入西九龍裁判法院旁聽黎智英庭審。曾是《蘋果日報》讀者的李姓女子(Susan Li)表示,黎智英明顯消瘦,健康狀況令人擔心。她會繼續為他祈禱,「我想讓他知道,我們仍然在這裡(支持他)」。
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北京於2020年6月30日起在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黎智英被依該法起訴「串謀勾結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又被控《香港刑事罪行條例》中的「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
2020年7月1日,黎智英在香港國安法實施首日接受美聯社專訪。美聯社
本案開審至今,備受外界關注,被認為是香港新聞自由的試金石,也可檢驗香港的司法獨立性。審訊迄今已進行近150天,遠超最初預計的80天。
檢方指控黎智英「打著爭取自由與民主的旗號」,尋求外國對北京採取行動,特別是美國。
美聯社報導,黎智英在本案首日出庭作證時,否認曾在2019年抗議期間,向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及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要求對香港或中國採取行動。
黎智英的律師在法庭上詢問,香港《蘋果日報》一篇報導稱他曾要求美國政府制裁北京及香港領導人。黎智英則回答,他可能曾與龐培歐討論此事,因為他沒有理由懷疑自己創辦報紙的報導真實性。
數十名民眾冒雨排隊,欲旁聽黎智英案。路透社
上週五庭審休庭後,港府指控外媒「試圖誤導公眾對黎智英醫療狀況的認知」,並稱黎智英的身體檢查顯示無異常,已在獄中獲得充分的醫療照顧。
檢方表示,將於明天(8/18)完成結辯陳詞,隨後將由辯方律師進行結辯。目前還不清楚全案何時會宣判。
黎智英自2020年12月至今,已遭獨囚近1700天,引發國際政府及人權組織關注。美國總統川普在去年大選前曾表示,若連任,將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交涉,爭取黎智英,並稱「百分之百」會營救黎。
不過川普上週接受福斯新聞電台專訪時,否認曾說過會「百分之百」救黎智英,而是表示會在美中貿易談判中提出此議題。「我已經提了,我會盡我所能救他。」
英國1997年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前,北京曾承諾香港「50年不變」。批評者認為,自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這個承諾已不堪一擊;北京與港府則堅稱「一國兩制」依然存在,國安法是維持政局穩定之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