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南韓總統李在明訪問東京,會見日本首相石破茂後,雙方時隔17年共同發表聯合聲明。路透社
南韓總統李在明昨(8/23)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面,訪日行程早於訪美的罕見舉措引發關注。美國媒體分析,兩國關係緩和很大程度上也反映西太平洋局勢的變化,圍繞「台灣有事」的擔憂迫在眉睫。日媒則指,日韓改善關係仍「如履薄冰」,歷史問題還是日方無法消除的不安因素。
李在明昨日外訪首站抵達東京,與石破茂會面後,雙方睽違17年發表首份聯合聲明,承諾在人工智慧(AI)、貿易和朝鮮半島無核化領域深化合作。兩國元首還宣布,計畫成立聯合工作小組,以應對人口高齡化和生育率下降等共同挑戰。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根據南韓國家記錄院的數字顯示,自1987年恢復民主選舉以來的8任南韓總統中,從未有在8月訪日的前例。日本外務省官員指出,這是因為8月15日適逢南韓慶祝擺脫日本殖民統治的「光復節」,在這一段時間前後是較難推進日韓關係的時期。
然而,李在明於今年光復節的演說表示,南韓要在要求日本正式過去歷史的同時,追求「面向未來」的日韓關係,並稱日本是韓國經濟成長「不可或缺的夥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近期兩國關係的和緩不僅涉及外交,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西太平洋局勢的變化。
川普難預測 日韓在美中之間夾縫求生駐韓美軍在南韓京畿道參加聯合軍演,攝於2023年8月23日。路透社
CNN首先指出,日韓兩國目前與華府的關係都岌岌可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難以預測的外交政策,對南韓徵收關稅、要求增加軍費,甚至迫使首爾支付更多駐韓美軍的費用,都讓曾經穩固的韓美同盟陷入危機。川普貿易戰也為兩國經濟帶來衝擊。
日韓另一個迫在眉睫的擔憂是圍繞台灣的潛在衝突(台灣有事)。隨著中國加強在台灣附近的軍事活動,人們愈來愈擔心緊張局勢可能升級為衝突。「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美國會介入嗎?或者,正如最近在阿拉斯加峰會上所看到的那樣,川普或未來的美國總統會不會試圖與一位獨裁領袖達成協議,台灣卻未在談判桌上?」
同時,日韓兩國元首都必須謹慎處理與最大貿易夥伴北京的關係。儘管雙方都不同意川普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對抗立場,但他們仍必須在不損害自身經濟利益的情況下,妥善處理來自華府的要求。
翻車有前例 改善關係繞不開歷史問題2025年8月13日,日本駐韓大使館前湧數百人,要求日本政府賠償慰安婦受害者。美聯社
儘管如此,日本時事通信社指出,日韓關係近年在南韓前總統文在寅的領導下惡化至據信最糟糕的程度。雙方關係雖在前任總統尹錫悅任內出現大幅改善,但過去曾稱「日本是敵國」的李在明於今年6月就任後,日本方面出現雙方關係恐再度惡化的擔憂。
雖然李在明上任後一改過去態度,但時事通信社直言,這並不表示日方就可以鬆懈。就算是採取「務實外交」的南韓保守派前總統李明博,也曾在2012年因「慰安婦」問題登上有領土爭議的竹島(南韓稱為「獨島」),成為首位登上該島嶼的現任總統。
報導指出,此次日韓元首峰會後,日本政府並未替兩國元首安排「共同記者會」,僅發表不接受記者提問的兩國聯合聲明。一名日本政府高層坦言:「如果有人提問觸及歷史問題就危險了」。這也顯示日韓關係的改善基調仍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