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統李在明將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會談。路透社資料照
南韓總統李在明將於25日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舉行高峰會談,不過幾項美方提及議題,包括與台海相關的駐韓美軍戰略靈活性、進一步開放農畜產品市場,李在明已表明前者「難以同意」,後者也不能說變就變,若峰會上川普當面施壓,對李在明恐怕是場苦戰。
本文綜合韓聯社、《朝鮮日報》、YTN等多家韓媒報導,整理出韓美峰會可能討論的議題。
提升駐韓美軍「戰略靈活性」? 南韓憂惹怒中國川普政府推動韓美同盟現代化,並要求提升駐韓美軍的「戰略靈活性」,希望駐韓美軍不只限於朝鮮半島,應在印太地區,承擔更多的同盟角色。李在明在飛往美國的飛機已表明「難以同意」。
《紐約時報》報導,南韓駐韓美軍在「靈活」下任務擴大,會讓南韓反易受北韓攻擊,且增加捲入台海戰爭的可能性。任務擴大同時意味南韓需增加國防支出。官員也擔心,如果中國入侵台灣,而美國動用駐韓部隊保衛台灣,中國和北韓可能在朝鮮半島開闢另一場軍事衝突。
駐韓美軍雖然是美國控制的部隊,但透過韓美聯合司令部,南韓在戰時能與美軍共同決策,且南韓也在積極爭取,希望未來能全面主導「戰時作戰指揮權」。
《華盛頓郵報》曾報導,美方考慮要求南韓,將國防支出的比重,從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6%,提高至3.8%,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甚至主張,應提高至5%,等於是翻了一倍。
駐韓美軍角色可能從遏制北韓威脅,轉為對抗中國。翻攝南韓陸軍臉書
在防衛費分擔部分,川普曾公開表示,南韓應將駐韓美軍的分擔費用,增加至100億美元(約3042億元台幣),川普可能會在韓美峰會上,對李在明提出具體要求。
李在明雖在峰會前表態,難以同意「駐韓美軍戰略靈活性」主張,但指雙方可就駐韓美軍的未來發展戰略進行討論。另外,本月18日,南韓外交部長趙顯也強調,會努力不讓「駐韓美軍介入台灣問題」,成為韓美峰會議程。
這些發言顯示,韓方不希望因為台海問題,轉變駐韓美軍的角色,進一步惡化南韓與中國之間的關係。
討論具體投資項目 美方恐施壓農畜產品今年7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已與南韓達成關稅協議,美國對南韓徵收15%關稅,南韓則將對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約10.6兆元台幣),並採購價值1千億美元(約3兆元台幣)的美國液化天然氣(LNG)或其他能源產品。
雙方預計在韓美峰會上,進一步討論投資細節,另外,美方似乎認為,日前與南韓達成的貿易協議條件,對韓方較有利,可能進一步要求南韓開放農產品進口,也可能討論到數位監管等非關稅壁壘問題。
上個月31日,兩國達成貿易協議後,川普在社群媒體上發文,指出南韓將完全開放美國的貿易,接受包括汽車、農產品在內的美國產品。
不過,南韓總統秘書室政策室長金容範卻在同一天表示:「考量到糧食安全,以及我國農業的敏感性,雙方同意不會進一步開放稻米與牛肉市場。」雙方對協議的認知似乎存在差異。
2025年7月11日,南韓首爾一家牛肉賣場,店員正在處理美國牛肉。路透社資料照
李在明也在赴美前表明,先前達成的關稅協議,不能「說變就變」,但如果川普在會談中,直接要求南韓擴大開放稻米等農產品進口,李在明是否能擋住壓力,外界都在關注。
推進「MASGA」造船計畫 企業料端出投資大禮包兩國之間產業合作的一大重點,就是造船合作計畫「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Make American Shipbuilding Great Again,簡稱MASGA),目前南韓承諾的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約10兆元台幣)當中,高達1500億美元(約4.5兆元台幣)用於MASGA計畫。
MASGA計畫的討論方向包括:在美國當地收購或新設造船廠、南韓造船廠為美國製造軍艦或商船、在美國培育造船專業人才等。
美國總統川普曾於1998年與長子小唐納川普前往南韓參觀大宇造船廠。路透社資料照片
分析指出,MASGA將成為韓美峰會中,南韓最大的一張牌,近年來中國侵略台灣的可能性逐漸升高,但美國海軍的造艦能力卻在落後,美方相當看重韓美之間的造船合作。
兩國也可能討論半導體、電池、汽車、生技產業的合作,這次李在明訪美,三星集團會長李在鎔、LG集團會長具光謨、SK集團會長崔泰源等多位南韓企業界大咖,也隨同前往,預計這些企業將會宣布新一波的「投資大禮包」。
北韓無核化是安全關鍵 盼進軍美國核電市場依照軍事網站全球火力(GFP)的全球軍力排名,南韓在全球145個國家當中排名第5名,北韓則排第35名,不過,北韓近年來持續發展核武與飛彈,仍對南韓構成威脅,如何透過韓美同盟,防止北韓發動侵略,是一大關鍵。
李在明在飛往美國途中強調,朝鮮半島的狀況,比2018年時更加嚴峻,為實現北韓無核化,各方有必要進行溝通與合作,「不論是核問題,還是北韓問題,對大韓民國的安全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問題。」預計李在明會在峰會上提出,讓美方扮演更積極的溝通角色。
北韓核武對南韓構成嚴峻威脅。圖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路透社資料照
據悉,南韓政府希望在這次韓美高峰會談上,推動修訂《韓美原子能協定》,依照現行規定,南韓必須經美方同意,才能生產濃度低於20%的低濃縮鈾,如果順利爭取放寬規定,南韓就能擁有低濃縮鈾與核燃料的處理權限,由於處理過程獲得的原料「鈽」,能被用於生產核武,美方過去對該議題持消極態度。
韓方目前強調「和平使用」相關原料,南韓外交部長趙顯本月18日,出席國會外交統一委員會時重申:「我國自行發展核武的這些意見,完全無助於談判,我們追求的是產業或環境方面的合作。」
在建設核電站方面,南韓擁有相當豐富的經驗,或有望進軍美國核電市場,有評論指出,如果雙方能談妥「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的合作方案,可能會催生出第二個「MASGA」(Make America SMR Great Again)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