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資深法律學者、馬英九與前呂秀蓮恩師孔傑榮,22日逝世,享壽95歲;圖為2012年5月他於家中受訪。美聯社
美國資深法律學者、馬英九與呂秀蓮恩師孔傑榮,週一(9/22)以95歲高齡逝世。孔傑榮是1949年之後首位在北京執業的西方律師,也是將中國法律體系研究引進美國法學院的先驅,他曾說不確定自己為何會選擇專攻中國法,可能二戰影響,可能聽到孔子某句名言,也可能是童年看母親打麻將,「難道麻將牌碰撞的噼啪聲吸引了我?」
孔傑榮(Joan Lebold Cohen)1932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1960年畢業於耶魯法學院。2006年他與其他學者於紐約大學法學院共同創立「美亞法律研究所(USALI)」;該所網站昨天(9/23)
刊文悼念孔傑榮,文中說他1980年代前後與北京官員「條件交換」成為第一位在北京執業的西方律師。
綜合美亞法律研究所悼文及《華爾街日報》
報導,孔傑榮曾說:「我對與中國人接觸有著強烈的渴望。」中美恢復外交關係前,他努力進入中國但不得其門而入,他曾致函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請求訪問許可但無下文。1972年孔傑榮與周恩來在北京會面,他還打趣對周恩來說,至今未收到對方回信。
1979年中美恢復外交關係,中國政府宣布一系列經濟和法律改革措施,開放貿易和投資,孔傑榮當時人在哈佛大學香港分校,也是紐約「高特兄弟法律事務所(Coudert Brothers LLP)」兼職顧問,他說那時他的電話開始響個不停,都是有意進軍中國的財星500大企業。
當時哈佛大學一位曾指導他中文的老師,幫他聯繫了時任北京市經濟委員會主任肖秧,肖秧和孔傑榮達成協議,孔傑榮每週為肖秧麾下約30名商務官員,教授數小時的合約法、商法基礎,作為交換,孔傑榮可獲在北京居住和執業許可。
1979年至1981年,孔傑榮在北京擔任「高特兄弟法律事務所」顧問,參與貿易和投資合約談判。1981年他加入紐約「寶維斯法律事務所(Paul, Weiss, Rifkind, Wharton & Garrison, LLP)」,繼續為尋求投資中國的西方公司提供諮詢服務。
文中指出自1949年中國成立以來,沒有任何一位西方律師獲得過這樣的許可。
孔傑榮2020年於網站刊出1980年法律講習班結業的大合照。翻攝jeromecohen.net
孔傑榮2020年5月在
個人網站,刊出1980年法律講習班結業的大合照,文中提到肖秧後來成為他「在中國最好的朋友」,也說當時中國普通法學院剛重新開放,還不歡迎外國人,由於講習班得到高度評價,隔年他繼續開設每週9小時課程。
《華爾街日報》報導,隨美國企業進入中國,一些高層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法律麻煩,孔傑榮參與斡旋,「應對中國不透明的刑事司法系統」。孔傑榮曾回憶90年代,他曾前往東北一個偏遠城市,敦促當地檢察官釋放一名被拘留的企業財務長。
孔傑榮指出檢察官的指控根本站不住腳:「我不是要他們遵守美國法律,我告訴他們:遵守你們自己的刑事訴訟法。」
孔傑榮2000年從寶維斯法律事務所退休; 2020年以90歲高齡從紐約大學法學院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