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韃靼斯坦共和國的油井。路透社
一項包括台灣參與的跨國分析顯示,儘管台灣在俄烏戰爭中堅決站在烏克蘭這邊,並把俄國入侵烏克蘭與中國可能對台灣的入侵用同一角度看待,台灣卻已經成為俄國石腦油的全球最大買家,間接替俄國侵烏供應了財源。
《衛報》報導,
週三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台灣進口了價值13億美元的俄國石腦油(約396億台幣),平均月進口量比2022年平均水準高出近六倍。與2024年上半年相比,今年台灣的石腦油進口量增長了44%。
俄羅斯於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後,台灣加入了國際社會對莫斯科的制裁,實施了出口管制,以防止台灣的高科技設備被俄軍使用。9月29日,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在波蘭簽署了一項協議,向遭到俄國侵略影響的烏克蘭兒童提供支持。
然而,莫斯科繼續戰爭的能力一大部分來自能源出口賺到的錢,其中數十億美元來自台灣。自2022年2月以來,台灣已進口了680萬噸俄羅斯石腦油,價值49億美元,這相當於這一時期俄國石腦油總出口量的20%。
這些調查結果來自芬蘭智庫「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與歐洲、俄羅斯和台灣非政府組織聯盟合作,於週三發布的報告。
石腦油是一種原油產品,用於製造半導體所需的化學品。半導體是台灣經濟的支柱,對全球工業至關重要。儘管台灣加入了對俄羅斯的其他制裁,但能源需求嚴重依賴進口,因此並未對購買俄國化石燃料實施限制。
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韋伯斯特(Joseph Webster)表示,台灣購買俄國石腦油所產生的收入「對克里姆林宮並非微不足道」。
但一些分析家認為,不應過度解讀台灣購買俄國石油的行為。智庫新歐亞戰略中心(New Eurasian Strategies Centre)外交政策主管洛夫(John Lough)表示,這看起來只是台灣石化產業撿便宜的「機會主義行為。」
不過,該報告的共同作者、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企業責任暨國際事務部主任孫興瑄(Hsin Hsuan Sun)表示:「台灣不能忽視對俄國化石燃料日益增長的依賴所帶來的風險。」她說,這種依賴「損害了台灣在民主盟友間的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