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李在明。路透社
美國與南韓即將舉行元首峰會前夕,南韓總統李在明透露,兩國在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承諾的「所有」主要細節仍陷僵局,暗示雙邊可能無法趕在峰會前敲定貿易協議,並強調美國當然會試圖最大化自身利益,但絕不能達到對南韓造成災難性後果的程度。
美韓元首峰會將於週三(10/29)在南韓慶州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期間舉行,兩國在7月達成貿易協議,南韓承諾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但雙方在投資方式、金額、時間表,以及如何分攤損失與分配利潤等方面仍存在癥結,協議始終未能化成白紙黑字。
李在明上週五(10/24)接受彭博社專訪內容於今日刊出。儘管川普稍早表示,美韓協議已「相當接近」最終敲定,但李在明坦言:「談判仍在進行中,雙方存在一些分歧,但延遲並不必然意味著談判失敗。因此,懇請各位耐心等待。」
而在美國移民局9月突襲搜查南韓現代汽車與LG新能源在喬治亞州的合資工廠,南韓政府對可能引發負面觀感的投資承諾更顯猶豫。李在明強調,此事對勞工造成嚴重創傷,「若不採取措施確保勞工的安全與合理待遇,在美工廠建設進度非常有可能大幅延後。」
展望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隔6年的首次會晤,李在明期盼美中全球兩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南韓兩大貿易夥伴間的緊張局勢能夠緩和,並將南韓形容為夾在兩塊磨刀石之間的國家。
中國本月稍早對韓華海洋株式會社(Hanwha Ocean)的5家美國子公司實施制裁,因該南韓造船廠計劃擴大在美投資。「這很有可能是中國施壓的方式,暗示未來可能會繼續發生類似事件」,李在明對此表示遺憾,並對可能的進一步行動威脅表示擔憂。
然而,將於週六(11/1)與習近平會晤的李在明強調,與中國對抗並非恰當的回應,對話始終是首選方案,也希望即將舉行的APEC及會外密集的雙邊會談,能夠幫助全球主要經濟體找到互利共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