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巴西貝倫主辦聯合國第30屆氣候變遷峰會(COP30)前,巴西總統魯拉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前排中間兩位白髮老者)帶領各國代表一起大合照。路透社
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今於巴西的雨林城市貝倫(Belem)開幕,為期2週,不過全球三大污染國中國、美國、印度的領袖都沒出席,美國更是完全沒派政府代表參加。這場往年都被譏為瞌睡大會的氣候峰會,今年只剩歐盟挑大樑,還沒開幕就注定一事無成,如果有什麼好看,大概是看誰不會打瞌睡。
綜合歐洲新聞台(Euronews)與《衛報》報導,據歐盟聯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2024年碳排量最高的國家是中國,佔全球碳排量29.3%,其次是美國11.1%、印度8.2%,這三國的碳排加起來就將近全球的一半,歐盟27國一共也只佔5.9%而已。
碳排量最高的中國,其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會出席COP30,由副總理丁薛祥出馬。美國總統川普向來不相信氣候變遷,今年初一上任就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這次完全沒派官方代表來參加氣候峰會。印度也沒什麼誠意,就近派駐巴西大使代表參加。
《巴黎協定》要求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工業化前水準以上1.5℃內,這也是目前所有氣候相關會議的終極目標,但多項研究已指出,實現的機率越來越低。
氣候峰會第一週,都是各國代表上台說說各自的優先事項,第二週則是各國代表和部長一起討論法律上和技術上的細節。說得如此正經,其實重點不外乎是已開發國家承諾提供資金給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島國,並要求發展中國家減少碳排量,各方針對數字日夜僵持,往往經過馬拉松式的徹夜討論才有結果,被媒體拍下不少
官員打瞌睡的場面。
去年聯合國氣候峰會在亞塞拜然舉行,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呼籲富裕國家每年至少投入1.3兆美元來減緩氣候變遷,最後,已開發國家承諾每年投入3000億美元,挨批根本不夠。
據歐洲理事會,歐盟去年貢獻了427億歐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然而歐盟內部對於能源轉型也日漸感到懷疑,最重要的是,歐盟的外交影響力早就大不如前;資金上來說,歐盟現在必須加強國防和武裝,環保和減碳不是預算分配重點。
縱使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Patriots for Europe)這次在COP30前承諾繼續在全球推動清潔能源的投資,在歐盟右派看來,這只是讓歐盟變成提款機。歐洲愛國者黨的奧地利籍歐洲議會議員哈伊德(Roman Haider)表示,「COP峰會已經淪為全球的ATM,從歐洲納稅人身上榨出數十億,無止境投到沒有任何成效的氣候援助裡」。
氣候峰會、或者減碳目標有多麼虛浮?例如2021年在蘇格蘭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COP26)上,設定的目標是2030年前將甲烷排放量減少30%,一共159個國家簽署了這承諾,結果呢?根據衛星分析公司Kayrros追蹤,當時那些簽署國裡碳排量最高的6個國家──美國、澳洲、科威特、土庫曼、烏茲別克、伊拉克,這六國的碳排量現在比2020年還多了8.5%。
本屆氣候峰會主席、巴西外交官柯利亞多拉哥(Andre Aranha Correa do Lago)說,有錢國家已經失去對氣候危機的熱情,他認為大家應該學學中國,因為中國雖是碳排量最高的國家,但也是最大的低碳能源生產國。
巴西把今年的重點放在「落實」,認為應該先完成過去提出的承諾,而不是再設立新目標。然而巴西根本也沒有資格說別人,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一面標榜巴西是氣候友善國家,但卻計畫在被認為是「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大興土木,擴大石油探鑽、開闢公路和鐵路。
魯拉2023年上任之初,就宣布重鋪一條全長885公里、穿越亞馬遜雨林的公路,這兩年致力建設一條運送穀物和大豆用的鐵路。上月,巴西國營石油公司獲得授權,可在亞馬遜河河口進行探鑽;此前巴西環境與再生自然資源所(IBAMA)一直抵抗著不核發許可,被魯拉批評是故意拖延,看來是終於扛不住施壓。
魯拉可謂說一套做一套,2023年誓言讓巴西在2030年實現「零毀林」,結果卻推動熱帶雨林的開發;魯拉政府現在的目標,是讓目前身為全球第七大產油國的巴西,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四大產油國。
話雖如此,根據巴西政府上週公布的數據,自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熱帶雨林的砍伐量比前一年度減少了11%,是11年來最低;巴西農業區附近的賽拉多草原(Cerrado savannah)砍伐量也下降11%,達6年來最低。如果這些數字為真,那魯拉或許是把說一套做一套的功夫玩到最極致,也許他是嘴上說允許開發來安撫企業,而不是嘴上說環保來安撫環保人士,但誰也無法保證是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