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官媒2023年8月21日公布照片,領導人金正恩視察海軍部隊,登上軍艦校閱戰略巡弋飛彈試射。路透社
全球目前有9個國家擁有核武,包含正在與烏克蘭戰爭的俄羅斯。雖然俄羅斯多次暗示會不惜動用核武,不過一名曾任美國對北韓情報官員的分析師表示,北韓比俄羅斯更可能使用核武,因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面臨更複雜的風險算計問題,尤其若北韓認為自己被中國放棄,更可能促使北韓發動核武。
《日經亞洲》
26日報導,現任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印太安全倡議主任加勞斯卡斯(Markus Garlauskas),曾於2014至2020年擔任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北韓情報官,近日參加美國戰略司令部主辦的研討會期間接受訪問。
加勞斯卡斯表示,從歷史上看,外界一直大大低估北韓的威脅性,尤其低估北韓的風險計算、以及挑釁或參與侵略的意願。北韓對於自身的戰力和報復能力越來越有信心,「我認為這種信心是由於中國和俄羅斯支持才增強的」,而這個趨勢還會繼續,直到他們願意升級為實際衝突。
加勞斯卡斯說,一旦朝鮮半島陷入衝突,北韓很有可能選擇發動有限度的核武攻擊,因此最有可能發生核武攻擊的地方,其實不是在烏克蘭,而是在朝鮮半島。
哪些因素會影響金正恩決策?加勞斯卡斯指出,以俄羅斯的情況而言,它並未面臨一個能夠完全超越它、甚至併吞它的「南俄羅斯」;而南韓經濟和其他實力都大勝北韓,如果要兩韓要統一,更可能是北韓併入南韓,若發生衝突,這對金正恩而言就是政權和國家存亡問題。
北韓中央通訊社發布2023年7月27日晚間舉行的韓戰停戰70週年閱兵式,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中)與俄防長蕭依古、中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李鴻忠一同觀賞。路透社
和俄羅斯相比,北韓地理空間狹小,地理上的戰略深度不足,仰賴與中俄的關係。如果北韓發現中俄的支持減少、對自己的信心下降,風險計算就可能發生變化;例如北韓若認為中國反對或放棄它,無論是不是實情,都可能是促使北韓發動核武的原因,不一定和美國、南韓在衝突中的表現有關,而是中國政策改變或與北韓溝通中斷可能引發的情況。
加勞斯卡斯認為,不只要研究衝突爆發前的威懾,應該更關注「衝突時」的威懾效果,「我想強調兩個因素:一個是衝突橫向升級、地理範圍擴大的風險,另一個是縱向的升級,也就是衝突強度提升,提升到跨越核武門檻」。
北韓的核武規模固然小於中俄,但動用核武的算計方式與中俄截然不同,對地緣局勢的影響很大;朝鮮半島衝突可能橫向升級為美中衝突,又或者是美中衝突延伸成朝鮮半島上的戰爭。
金正恩要的是什麼?金正恩要的是政權能夠生存,消除任何干預北韓政治制度的可能性;他希望掌握主導權,而非被美國和南韓掌握。這有時需要他直接參與或對抗某些事,雖然他其實不想涉入。美韓的口頭或書面保證,對金氏政權而言還不夠,他們希望美韓同盟結束、美軍撤離朝鮮半島,這就是他們要的保障。
北韓中央通訊社發布2023年7月27日晚間舉行的韓戰停戰70週年閱兵式,「火星-18」洲際彈道飛彈出場。路透社
北韓官媒8月14日報導,領導人金正恩前一週視察兵工廠。KCNA/路透社
但在外界看來,美國撤出是不可行的。加勞斯卡斯說,朝鮮半島的解決方式,是北韓必須進行改革,改變擁護金氏政權的政治結構,北韓才可能放下對抗性的策略、實現無核化、最終與南韓和解;在這個結構發生改變前,外界能做的就是盡力管理危機、拒阻北韓及促進改變。
《日經亞洲》提問,有一種觀點說,金正恩發展強大的核武,是為了節省傳統軍力的預算,以便之後能全力振興經濟。加勞斯卡斯表示,他不認為金正恩想投資更多在國內經濟建設,「他已經有能力進行一系列經濟改革,但一切始終要回到保持自己的權力這件事上。他認為中國模式不可行,這就是兩者間的差別」。
加勞斯卡斯說,投資後的收割是為了給北韓政治菁英更多獎賞,這是肯定的,而金正恩並不願意做出可以真正讓北韓經濟起飛的根本性改革,「已經有人多次這樣向他建議,說他可以做更多國內改革。是他選擇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