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死後仍漂泊:港人「生要為口奔馳,死無葬身之地」 探討香港葬地不足悲歌

    2019-08-05 15:33 / 作者 蔣佩庭

    腹地狹小的香港每平方公里就有13萬人,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根據2018全球房屋負擔能力調查,香港房價是全世界年輕人最無法負擔之首,造成特殊的「蝸居」現象。然而,生前無法好好安頓,死後要如何埋葬也是一大問題。


    (攝影/Sai Mr./Flickr CC  License)

    彈丸之地 下葬6年遺體就得「重見天日」

    自1970年代開始,為解決土地短缺問題,香港政府下令禁止新建土葬場,導致供不應求、死後仍漂泊的情況。但由於華人「死後要留全屍」的孝敬觀念,不少人仍願意給付高額費用,讓逝去親人有一個地方容身。



    一般港人會將屍骨安放在政府開辦的「和合石墳場」以及半官方的「華人永遠墳場」。但官方規定,葬滿六年必須撿拾骨殖。因此,凡安置在和合石墳場已逾六年的骸骨最後都要開挖並火化



    所以,不少人也會考慮將親人安葬在有提供永久墓穴的華人永遠墳場,但一個墓穴就要價港幣28萬,外加開塚費以及造墓後的清潔費,貴絕全球。

    火化仍漂泊 骨灰塔得排上10年

    「撿拾骨殖政策」也讓選擇直接火化的親屬大幅提升,但香港就連骨灰塔也逐漸面臨短缺的問題

    (香港寶福山骨灰龕場。圖片來源/寶福山,骨灰龕場 Facebook)

    根據《BBC》報導,和合石雖然推出不少塔位,但光置塔就必須排隊至少3年,華人永遠墳場則是有家屬等了將近10年,都未能申請到一個塔位。



    因此,有不少家屬只能暫時將骨灰罈安放在長生店(類似台灣的殯儀館)、私營骨灰塔位,甚至是住宅大樓的地下室。



    不過,香港政府於2017年通過《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只有達到土地使用、營運、骨灰處理等條件的業者才能得到營運執照。因此,全港將有45間未領有牌照的C牌長生店無法繼續安置骨灰罈,估計將有1,000份骨灰受到影響。



    但由於中國傳統的「死必歸土、入土為安」觀念,又加上香港欠缺永久墓地。因此,不少人仍舊願意花上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做完儀式後即日運往中國,北上土葬。

    政府「綠色殯儀」有違華人傳統 大逆不道?

    為減少土地佔用問題,香港政府推出「綠色殯儀」,設立了十二個紀念花園,以及水域提供市民撒放骨灰,甚至推出「無盡思念網站」,讓民眾上傳照片、影片、文字,永存對離世者的美好回憶。

    (鑽石山紀念花園。圖片來源/黑白灰藍 Facebook)

    然而,供奉祖先早已在華人社會流傳千年,很多人不僅無法接受綠色殯儀,甚至將其視為大逆不道的行為。業界人士也指出,除非死者膝下無子,否則大部分人寧可多盡孝道,好好安葬親友,供子孫祭奠。因此,儘管香港政府大力推廣綠色殯儀,成效仍很有限。

    「沙嶺墳場骨灰塔」採環保設計 最快2024年完工

    由於推廣綠色殯儀頻碰壁,和有增無減的骨灰塔需求,香港政府於2017年下令在原有的沙嶺墳場新建「環保骨灰塔」,預計可以提供20萬個塔位,並在2024年完工。



    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等相關部門,為進一步減少新建骨灰塔對毗鄰的環境,和土地平整範圍,決定「依山而建」,將新骨灰塔建在墳場內一個經平整的小山丘上。並利用天然地形以及特殊環境設計,用原生植物、樹木作為塔位屏障,維護自然景觀。



    他們也將公共清煙環保化寶爐設於地面,集中焚燒紙錢,並利用適當的抽風機安裝噴淋裝置以及靜電除煙裝置,打擊焚香後的空氣汙染。此外,採環保設計供灌溉之用的雨水循環系統升降機再生電能系統發光二極管照明燈具等設計,也讓沙嶺墳場的綠意「生生不息」。



    然而,根據《港聞》報導,香港人口不斷老化,預計到2027年死亡人數將會急升至5萬7千人,其中約有5萬4千人將選擇火葬。因此,到底該如何在土地和祭祀問題中找到長久之計,恐怕還是要繼續考驗香港政府的智慧了。



     



    蔣佩庭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