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份最新研究估計,如果沒有一個廣泛、具法律約束效力的全球協議來減少塑膠使用,全球二十大經濟體(G20)塑膠消費量到了2050年會比2019年多出1.7倍,加劇環境污染。
日本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財團」(Nippon Foundation)與《經濟學人》(Economist)集團旗下智庫「經濟學人影響」(Economist Impact)聯合研究發現,若不積極限塑,2050年塑膠消費量將會是2019年的1.7倍,可能招致嚴重的海洋污染。結果還顯示,即使加強禁用部分塑膠製品或徵稅等措施,2050年消費量也將增至2019年的1.2倍。
「經濟學人影響」旗下的回到 Back to Blue小組呼籲,目前加強回收和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的計畫都只是「隔靴搔癢」,人類需要「更廣泛的全球計畫」。
聯合國去年11月在烏拉圭召開會議,針對塑膠污染進行協商,目標是在今年簽訂一項具有法律效力的條約,現在已有175個國家參加協商。
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協商失敗,按照目前的成長速度,至2050年,G20每年製造的塑膠會增加至4.51億噸,幾乎比2019年增加將近四分之三。
研究團隊指出,「條約協商將會非常困難又危險,這不是幻覺」,「失敗的機會相當大,不只是沒有(限塑)條約出現,而且還會有一個太軟弱,無法逆轉塑膠浪潮的條約」。
研究團隊呼籲透過更高的產品稅和強制性的方式,積極地禁用一次性塑膠,讓企業能為塑膠產品的壽命完全負責,包括回收和丟棄。
研究團隊指出,這些措施可以在2050年以前限制每年的塑膠消費量為3.25噸,但是這跟2019年的2.38噸相比,仍多出四分之一。
目前在G20國家中,尚未宣布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的國家包括巴西、美國、印度和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