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呼叫20位鏟子超人支援!寫作中遇洪流湧入 作家赫恪3萬本藏書埋泥流 

    2025-10-01 10:53 / 作者 駱肇樑
    馬太鞍溪堰塞湖洪患重創光復鄉,洪水沖進家戶,作家赫恪住在重災區的敦厚路,躲在2樓被救出,但他珍貴作品和3萬本藏書全泡湯。翻攝自劉柳書琴臉書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光復鄉,洪水重創災區,住在重災區敦厚路的作者赫恪當時正在寫作,雖緊急躲到二樓後獲救,不過珍貴作品及3萬本藏書全數泡湯,畢生心血全部化為烏有,網友也在社群平台喊話,赫恪家中大概還需要二十位鏟子超人,希望能有志工一起協助挖土。

    現年75歲的知名作家赫恪(本名林明華)早期曾任職於公共電視、廣電基金、華視等單位,擔任過電視節目企劃、編導等職務,從台北搬遷至花蓮光復鄉居住後,曾擔任嘎啷啷社區劇團策畫與編導,並出任大和文史工作室負責人,作品涵蓋影像、劇本、小說等,創作相當豐富。

    根據《中央社》報導,23日洪水來臨當下,獨居的赫恪仍在用電腦打字、寫文章,聽到水聲感覺不對勁,打開家門後發現滾滾洪水沖來,再到後門望去發現水勢如萬馬奔騰自光復國中棒球場襲來,下秒鐘冰箱竟飄起來。

    腿腳不便的赫恪告訴記者,當他關上最後一扇門,奮力爬上2樓時,洪水已經追過來並淹至腰部,他不敢回頭看,因為會暈眩摔倒,當下就是一個泥人往樓上跑,緊急之中仍不忘第一時間記錄工作,拍下災難當時影像,最後在二樓度過漫長一夜後,順利等到鄰居來搭救。

    屋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教授劉柳書琴表示,赫恪自學成家,非常博學,常讓身為教授的她自覺不如,「非常感謝赫恪,這些年把他田調經驗垂直傳給我,他帶我重新走訪他以前拍紀錄片及他寫作靈感的地方,他幫我銜接過去塵封的記憶,在他幫助下,也完成了母親出生地馬遠部落的歷史調查。」

    劉柳書琴表示,赫恪除了寫作,也是導演,他在90年代推動帶著學生到自然、歷史現場的教育工作,也跟花東原住民剛興起的藝術表演者、雕刻家連結深厚,僅就赫恪文學領域,她的學生就寫了2本論文。如今赫恪拍攝的底片、老照片和大量藏書,這些從1980年代開始就有系統留下來的東西都泡水了,十分可惜。

    當了大半輩子書奴的赫恪,長期有計劃地收集各種書籍,並以文化體系分類,範圍涵蓋中國文學、日本文學、俄國文學、歐美文學、拉丁美洲文學等,文、史、哲、藝術,西畫、國畫、雕刻等,藏書豐富程度就像一所大學文學院的小圖書館,裡面甚至還有大量已絕版書籍。如今藏書近乎全數毀於洪水,赫恪仍樂觀表示「感覺輕鬆也自由」,書也看過了,也理解到電子書、數位時代的來臨,對自己來說就當作是一次重生。

    在 Threads 查看


    駱肇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