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健保危機登國際期刊 醫投書稱我新冠死亡率58%、「呵呵小腦袋」事件被刊出

    2025-04-26 20:21 / 作者 綜合中心
    台灣醫師向國際期刊《刺胳針》投書,提到健保瀕臨崩潰及急診壅塞困境。示意圖,廖瑞祥攝
    頂級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今天(4/26)刊出一篇由李景行(Jing-Xing Li)、許漱白(Shu-Bai Hsu)撰寫的文章,提到台灣健保體系即將崩壞;還提到年初發生急診壅塞問題,當時有一名政府官員在社群平台嘲諷一位疲憊不堪的急診醫師;文章還指控,2022年Omicron高峰時期新冠住院患者死亡率高達58.2%,引發醫界議論。

    李景行與許漱白是中國附醫的醫師,投書指出,今年年初我國因流感與諾羅病毒同時爆發,急診嚴重超載,加上病房床位短缺,有患者因轉送143公里才能入住加護病房,最後死於敗血性休克,台灣急診醫學會發文呼籲政府改善,一名政府官員卻在社群平台上語帶輕蔑回應急診醫師,引發社會譁然。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2月時在社群平台發文呼籲落實分級醫療,一名急診醫在貼文下方留言希望她能幫忙改善急診的崩潰跟壅塞,林靜儀卻回應「呵呵。所以你的小腦袋裡,政府按一個鈕事情就會完全改變了嗎?」面對民眾指責,她又回「好吧,你大腦袋,棒棒。」

    投書內容也提到,台灣醫療體系的脆弱,在新冠疫情期間就展現無遺,2022年Omicron高峰時,台灣新冠住院患者死亡率高達58.2%,但日本僅12.5%,巨大的差距源自於重症醫療資源不足與分級收治延遲,然而台灣卻沒有從疫情中汲取經驗,政策怠惰、資源錯置,讓全民健保面臨實施3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醫護離職潮。

    文章提到,台灣醫學中心急診室護病比高達1:15,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3倍,每萬人的護理人員比例僅62人,遠低於英國(87人)、美國(120人)、日本(121人),導致加班、過勞,但護理師薪資待遇卻不高,因而出現高耗損率,每年流失12%醫療人力。作者建議,醫療體系急需全面改革,且醫療支出應被視為一項投資,而非單純的開支。

    綜合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