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淚幫剴剴討公道!台大醫呂立「比社工更像社工的兒科醫」 親揭25個揪心故事

    2025-04-30 20:45 / 作者 曹岡陽
    台大兒童醫院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醫師呂立,為剴剴案作證。侯柏青攝
    台北地院國民法庭審理惡保母劉彩萱、劉若琳涉犯「剴剴案」,近日傳喚台大兒童醫院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醫師呂立作證,呂立這次會同多名專家組成團隊鑑定1歲10個月大的剴剴傷勢,他與鑑定團隊歸類出剴剴身上至少有42處傷勢「非常確定是虐待」,呂立甚至數度淚灑法庭,自述研究過1萬多個小孩的呂立,「從沒看過這樣子的虐待。」而呂立也曾紀實25個揪心的兒虐故事,更提供許多解決方式,希望不要再有類似事件。

    曾經獲得衛生福利部105年第三屆紫絲帶獎與楷模獎的呂立,是台大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他2022年時出版《聽,傷痕在說話:呂立的兒少保護醫療現場紀實,守護受虐兒,重拾家的力量》一書。

    呂立2022年出版《聽,傷痕在說話:呂立的兒少保護醫療現場紀實,守護受虐兒,重拾家的力量》。取自書封

    「是爸爸打的,可是你不要怪爸爸喔!是因為我不乖,他才會拿『愛的小手』打我。」「我不想死掉,為什麼媽媽要抱我從橋上跳下去?」「我想活下去,為什麼媽媽不讓我接受治療?」「為什麼媽媽不救我?」每一個幼童或少年他們的心底聲音,也講述著台灣各個角落受虐兒少的真實故事,這些都是呂立書中的真實案例。

    呂立在書中表示:「小孩反覆受傷,卻找不到可歸責的對象,真是件讓人沮喪的事。司法上的證據要求很嚴謹,只是從醫師的立場,我會覺得,醫學影像傳遞出的資訊其實很強烈,沒有那麼薄弱。」

    呂立也認為,台灣受虐致死的兒童數量與施虐者被起訴案件量相較不成比例,我們的司法就像是受虐兒的上衣,隱藏在衣服內的受虐兒不知凡幾,但有誰能掀開上衣,檢視司法通報、偵辦體系的問題呢?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也在推薦序中表示,呂立從第一線接觸的案例中,整合各種面向的看法與省思,透過一樁樁令人痛心的故事,提出殷切的呼籲。在沉重之餘,書中又看到了希望。因為呂立深入淺出的文字陳述,幫助大眾明白兒少保護工作的真實情況,呂立可謂是「是比社工更像社工的兒科醫生」。

    剴剴。翻攝林姓親友臉書

    回到剴剴案的審理,呂立向國民法官秀出數張剴剴的受虐照時情緒潰堤,頻頻在法庭上拭淚,「我研究過1萬多個小孩,從沒有看過這樣子的,這是人為的暴力、蓄意、反覆、長期的身體虐待…」

    呂立也特別提到剴剴的右下腹部瘀傷,因為肚子是軟的,要弄受傷顯然是「非常用力」才會瘀青,而剴剴的左臀有瘀青,臀部也有皺褶,證明有營養不良的狀況,「瘦到不行才會這樣」。此外,剴剴的生殖器陰囊表層出現裂傷,這是高度疑似性虐待(與生殖器有關的虐待),而且生殖器上有新舊傷痕和裂痕,陰囊本來的小皺褶變平了,一定是受虐造成,「好痛、真的好痛。」

    呂立在法庭內一邊秀出電腦斷層圖一邊嘆氣,「我研究幾萬個小孩,但從來沒有看過這樣子的,這是身體虐待、高度疑似性虐待,是人為暴力、蓄意、反覆、長期的身體虐待,更可怕的是,每個傷痕的後面都是精神虐待,不管是嘲弄、怪罪都是精神虐待的一種,而且幼童被虐待致死,面對施虐者無法做出任何反應。」

    呂立作證完畢後也短暫向《太報》記者表示,專業上,他還是根據孩子的傷勢去談知道的事情。他表示,對比之前的「昊昊案」,剴剴的傷勢應該只比他少一點,但剴剴的傷勢應該是他鑑定過「最嚴重的」。
    曹岡陽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