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少糖少鹽」攝取多少才健康?國健署:年底給數據、明年推動

    2025-05-14 12:39 / 作者 游騰傑
    專家呼籲民眾落實「722量血壓」,掌握自身健康數據,有助及早預防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游騰傑攝
    高血壓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疾病,更是腦中風、心肌梗塞與腎衰竭等重大疾病的高危險因子。專家指出,過多的鹽分攝取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風險密切相關,已與國民健康署研議制定相關攝取標準,國健署今(14)日證實,預計將於年底提出具體數據,明年起正式推動。

    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結果,112年國內十大死因中,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名列前茅,為協助民眾盡早發現血壓健康問題、及早介入,因此國健署過去就持續宣導18歲以上民眾每年在家量1次722血壓值,即連續量血壓7天、早晚各1次、每次量2遍,台灣高血壓學會也表示「相較於診間量測,居家血壓能更真實反映患者日常血壓狀況,且對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力更高」。

    台灣高血壓學會學術委員會主委鄭浩民表示,全球皆高度重視鈉攝取量控管,連速食業者如麥當勞也紛紛調降產品中的鹽分。他指出,僅僅鹽分攝取過量,便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且已導致許多死亡案例,因此必須儘速訂出明確標準。學會也正與國健署合作,草擬相關共識文件。

    鄭浩民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日鈉攝取量為2克,但根據國內臨床與實證研究,2.3克較為可行。相較之下,目前國人每日平均鈉攝取量高達5至6克,遠高於建議值,需透過各項政策與教育持續降低。

    他進一步說明,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的中國研究結果,對心血管高風險族群如中風患者進行低鈉飲食介入後,發現中風發生率下降約14%,心血管事件降低約12%。研究也指出,年長者對鈉的血壓敏感性更高,減鈉效果更為顯著,因此學會即將發布「老人高血壓指引」,提醒高齡者應更加注意鹽分攝取。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目前國健署雖持續倡導「少糖、少鹽」健康飲食,但少了具體數據,因此預計年底會提出要相關標準,預計明年開始推動。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