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幼兒臉部發黑竟是得了屈公病!兒醫示警:嚴重恐腦部感染或多重器官衰竭

    2025-08-05 11:03 / 作者 綜合中心
    吳昌騰醫師指出,幼兒感染屈公病可能會出現臉部發黑的症狀。翻攝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臉書
    近日中國廣東省爆發「屈公病」疫情,迄今累計確診超過7千例,由於屈公病是經由蚊子叮咬傳播,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兒科醫師吳昌騰4日示警,不是只有大人會得屈公病,嬰幼兒染病可能會臉部變黑、發燒,嚴重時可能出現腦部感染或多重器官衰竭。

    兒科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發文指出:「12天大男嬰臉部變黑,這是甚麼病?」他談到,2021年6月《Clinical Case Reports》線上刊登了一則重要病例報告,一位出生12天的新生兒,出現了發燒、不吃奶、持續哭鬧、臉部變黑(特別是嘴唇和鼻子周圍)等症狀。醫師起初以為是細菌感染,給予抗生素治療,同時也進行了一系列檢查,發現血液中的屈公病 IgM 抗體呈現陽性,表示正處於急性感染期,但媽媽的血液檢查則為陰性,表示不是經由胎盤傳染。

    中國廣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師表示,屈公病由病媒蚊傳播,非血液傳播,坊間流傳「不宜輸血以免感染」是無稽之談。美聯社


    吳昌騰醫師指出,這說明這名寶寶是在出生後不久,被蚊子叮咬而感染屈公病,屬於「出生後感染」,而非從媽媽體內傳來。吳昌騰說明,屈公病是由屈公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經由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叮咬傳播,患者會出現發燒、關節疼痛、皮疹等症狀,常見於亞洲、非洲、印度等地。這種病毒不會人傳人,但帶病毒的蚊子叮咬後,病毒會在蚊子體內增殖,並在叮咬他人時傳播病毒。

    吳昌騰進一步說,雖然大多數人是在成年後感染,但新生兒也可能會得病,而且病況可能更嚴重。針對「新生兒屈公病的特徵」,除了這名寶寶身上觀察到的發燒、臉部皮膚變黑、不愛吃奶與哭鬧之外,其他新生兒可能還會出現皮膚出疹、抽搐或癲癇、活動力差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腦部感染或多重器官衰竭。

    吳昌騰分析,根據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2024年6月至9月的重症個案研究,36名18歲以下的兒童因急性嚴重屈公病感染住進加護病房,重症個案常見臨床表現包括:發燒(100%)、紅斑性丘疹(78%)、癲癇發作(56%)、易怒或煩躁(44%)、嗜睡(19%)、呼吸窘迫(33%)、低血壓休克(16%)、急性肝衰竭(8%,其中1例需肝臟移植)、血球吞噬性淋巴組織增生症(HLH)(5%)。

    至於該如何預防?吳昌騰提醒,雖然新生兒得屈公病的機率不高,但若「家中或地區為流行區」,家長應注意以下事項:1.避免蚊子叮咬;2.清除積水:不讓蚊子有機會繁殖。3.注意媽媽是否發燒:孕婦感染屈公熱時,也有機會在分娩過程中傳給寶寶。

    中國廣東省近日爆發屈公病疫情,當地加強滅蚊行動。翻攝南方日報


    吳昌騰醫師說,針對屈公病的治療方式,目前並無特效藥,但多數情況經支持性治療後可自行痊癒,提醒大家注意:中國廣東近期爆發屈公病疫情,病例數量大幅攀升,引發國際關注。美國CDC針對廣東疫情升級,發出第二級旅遊警示。

    吳昌騰強調,根據中國官方通報,截至7月底,廣東今年累計通報感染個案已達4824例,本週再新增2892例,當中佛山市即佔超過九成,提醒家長務必注意,屈公病不是只有成人才會得,若生活在流行區,連新生兒也可能被蚊子叮咬而染病。面對異常症狀,及早就醫、早期診斷,是保護新生兒健康的關鍵。



    綜合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