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2 19:40
大腸癌近年呈年輕化趨勢,國內公費篩檢年齡今年已下修至45歲,但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最新研究指出,若將篩檢年齡再提前至40歲,不僅能讓大腸癌發生率下降21%至25%,死亡率更可降低34%至39%。不過,隨之而來的檢測需求恐超出醫療量能,學者建議透過「糞便潛血濃度導向」的精準篩檢策略,將資源集中於高風險族群,以減少過度診療並節省醫療資源。
2025-09-25 16:53
經濟部投審司今(25)日召開投資審議會,通過6件、共約6.4億美元對外投資案;以及僑外投資案1件、約新台幣14.28億元。其中,台電達獲准透過旗下達爾生技,以不超過7,178萬美元(約新台幣21.4億元)收購亞洲領先的癌症基因檢測公司「行動基因 ACT Genomics」股份,投審會已經點頭。
2025-09-23 13:38
美國總統川普9月22日化身「川普醫師」,在白宮舉行正式發布會,堅稱孕婦絕對不應服用以乙酼胺酚為主要成分的藥物,因為會「大幅增加」孩童自閉症的風險。此舉讓許多醫師及科學家震驚不已,因為數十年來的科學證據都顯示,孕婦服用這類藥物是安全的。若孕婦高燒疼痛無法緩解,風險可能更大。
2025-09-21 07:10
大腸癌長期位居國人癌症發生率前三名,且有年輕化趨勢。專家提醒,糞便潛血是初步偵測腸道異常的簡單利器。國健署自今年元旦亦擴大腸癌篩檢服務對象為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有家族病史者(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大腸癌者)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因此呼籲,前次篩檢結果為陰性之民眾,仍每2年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
2025-09-19 15:45
國際近視研究學會2023年資料顯示,全球近視人口約占30%。臺灣近視率高於全球平均值,以往調查發現幼兒園大班近視盛行率9%,國小ㄧ年級增加至19.8%,至國小六年級已上升至70.6%。國健署今(19)日表示,將自114學年度起試辦「學齡前兒童視力篩檢」計畫,眼科醫師將會進入幼兒園,為大班學童提供斜視、弱視篩檢,及屈光度數檢查,如發現異常,將提供追蹤管理,及早預防近視。
2025-09-18 18:25
高雄市馬頭山廢棄物爭議延燒,環團檢測指重金屬超標,批市府怠惰;環保局則反駁,指出環團採用的XRF僅為快速篩檢,數據易高估並非標準方法。學者今(9/18)力挺高市府環保局,以專業觀點強調TCLP檢測才具科學依據,並呼籲不論數據爭議,現場廢棄物應儘速清除,以免雨水沖刷引發化學變化,危害環境。
2025-09-18 16:31
營建廢棄物亂象頻傳,近期遭到討論的美濃大峽谷、高雄馬頭山都是被查獲遭不法集團傾倒鋁渣等廢棄物,但廢棄物至今仍未清理。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9/18)受訪表示,本周就會將資源循環推動法和廢棄物清理法修正案報行政院核定,修正將刑責最高刑度從5年提高至7年,相關建設公司、股東等也會有連帶責任。
2025-09-17 13:08
2024年台灣新生兒死亡率達千分之3.8,已連續20年高於日本、韓國,每年約有600名新生兒不幸夭折,其中逾百位死於先天性疾病。然而,多項致死率極高的遺傳疾病仍未納入公費篩檢。醫師指出,早在三年前便已向國健署爭取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納入公費篩檢,但至今仍無進展。對此,國健署回應,目前仍在研議中,尚無明確時間表,一旦確定將會正式對外公告。
2025-09-16 10:07
「應該只是痔瘡吧?壓⼒⼤才會出⾎啦!」對許多正值事業衝刺期的青壯年來說,⾝體的警訊往往被解讀成「⼩⽑病」,能忍就忍。不料,⼀名 45 歲男⼦血便、糞便不成形⻑達半年,仍堅信只是飲食不當或檢查造成的⼩問題,直到肚⼦痛到難以忍受才就醫,結果⼤腸鏡⼀照,腫瘤幾乎塞住整條腸道,確診⼤腸癌。
2025-09-11 08:05
越來越多人找AI聊心事,卻也衍生一發不可收拾的後果,美國加州一名16歲青少年與ChatGPT對談數個月後選擇輕生,佛州才發生14歲少年使用另款聊天機器人Character.AI,最終選擇走上絕路。若將AI誤當心理諮商會發生什麼倫理問題?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