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示意圖。圖片取自於Pexels
六大醫療工會今(5)日聯合發聲,針對醫療人力流失問題,向新任衛福部長石崇良提出五大訴求,包括落實三班護病比、金援挹注確保護理人力留任,以及公立醫院調薪、私立醫院跟進等,期盼石部長及新任內閣有所明確表態及作為。
工會指出,針對行政院宣布明年軍公教不調薪事宜「表達嚴正的不滿與遺憾」,公立醫院長年背負國家所賦予的醫療重擔,第一線醫護及各職類人員,無不在人力極度短缺之下,勉力消化海量湧入的來診民眾、急重難罕的嚴峻病況,還有臨床學術研究及照護衛教等繁重業務,行政院如此逕自以「社會觀感」「經濟情勢」為由宣布不調薪,無異嚴重打擊基層醫療團隊士氣。
工會強調,倘若軍公教最終確定不調薪,不僅影響公立醫院公務人員,也等同宣告院內全體適用勞基法的勞工,明年都將沒有調薪的空間及可行性,更將連帶消緩私立醫院加薪競爭留才的市場動態,加速醫院人力流向診所及醫美產業,惡化醫院照護量能及眼下臨床經驗難以銜接困境,呼籲行政院及各黨立委能在接下來的預算會期懸崖勒馬,確立公立醫院調薪方針。
針對賴清德總統於2023年競選時承諾「兩年內將三班護病比入法」,工會指出,然時至今日不僅入法時程遙遙無期,包含採平均數計算而嚴重失真、功能性人力美化實際人力數據、急診及專師等缺乏明確醫護病比標準之爭議,護理及社會各界在邱泰源部長任內時已多有所著墨,故不在此贅述,期盼賴總統、石部長及新任內閣採取明確嶄新對策,重拾護理人員與民眾的政治信任。
工會補充,三班護病比在制度及實務上的「不法黑數」,勢必是未來不可迴避的核心爭議,首先是設置在急性一般病房內的隔離病床不被計入現行護病比公式;次之是醫院藉由強迫護理人員禁休禁假、施行12小時班制、跨單位支援調動等手段,營造亮眼人力數據;最後是對於醫院所填報之護病比數據,衛福部仍然缺乏有效查核手段等,各類不法黑數都應有所稽查革除。
針對中央政府應對護理人力留任所採取的金援挹注,目前雖有輪值夜班直接獎勵、三班護病比達標醫院獎勵、護理新手導師獎勵等措施,工會認為,然而在側重護病比數據的政策主軸之下,致使其他護理人員的辛勞付出變相遭受忽視及冷落,例如門診、專科護理師、特殊單位、功能性小組及常態性白班等護理人員,都曾因在相關獎勵政策上遭受差別待遇乃至分文未得而衍生爭議。
工會重申,縱然推動三班護病比入法、兼顧病人醫療品質與護理人員勞動權益確為社會共識,然而,護理人員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低薪過勞所致大規模離職潮之困境,絕不僅限於病房端之護理人員,而係整體護理乃至醫療業界之長年沉痾,呼籲衛福部未來在護理留任的政策制定上,獎勵發放必須更為周全,避免肇因相對剝奪感加劇人力缺口而得不償失。
針對健全醫院醫療運作,社會關注及政府政策往往著眼於醫師及護理師的專業價值與人力狀況,而經常忽略了同樣在臨床實務上扮演關鍵角色的醫檢師、放射師、呼吸治療師等各類重要醫事人力,工會指出,從病患檢體檢驗及分析、到放射性檢查掃描及治療、再到呼吸器操作調整及監測等,每個環節皆須仰賴各類醫事人員的術業專攻,才得以為病患提供最為全面完善的治療及照護。
工會指出,對照護理人員人力配置標準,2019年施行全日護病比,2024年公告三班護病比標準,進程雖顯牛步,但尚可見持續滾動檢討之動態,然而與此相比,載於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內的其他醫事人力配置,卻仍固守十餘年乃至數十年前的陳舊標準,對照日益高漲的業務重擔,完全形同虛設,呼籲衛福部在未來應扣合實務運作,全面與時俱進予以檢討翻新。
針對賴清德總統於2024年國家希望工程論壇建言,後經行政院院會通過之「健康台灣深耕計畫」,衛福部預計在2025至2029年區段內,施行五年五百億醫療健康投資計畫,涵蓋四大核心範疇及旗下十八項子目標,四大核心範疇包含「優化醫療工作條件、規劃多元人才培訓、導入智慧科技醫療、社會責任醫療永續」,其中又以前兩項與醫療從業人員待遇提升及留任最為密切。
工會指出,依據衛福部現行擬定計畫內容,每間醫學中心每年最高可獲得1至1.5億元預算總額,並標榜「由下而上解決目前醫療環境困境」,然而,此計畫不僅不若現行護理獎勵政策明確定性用以提升基層待遇,在資訊揭露義務部分也缺乏強制力,甚至所謂的「由下至上」,卻仍是由醫院管理高層自行研議後逕自執行,可以想見未來在經費分配運用的實務作業上,恐將亂象叢生爭議不止。
工會強調,構築以人為本醫療願景的核心基礎,首要之務應是確保醫療從業人員對環境改善及待遇提升的信心,進而使病患對醫療專業及照護品質有所信任,而非徒有其表的計畫提綱或華麗詞藻,對此,我們呼籲衛福部應在「健康台灣深耕計畫」當中,明確規範一定比例預算用以直接提升醫療從業人員薪資待遇、落實醫療產業民主程序,確保健康台灣願景得以有感有力。
六大醫療工會單位包含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企業工會、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分院企業工會、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企業工會、臺北榮民總醫院企業工會、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企業工會、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企業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