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健保壓價+關稅夾擊!原廠藥掀撤台潮「這制度」讓藥廠協商卡關

    2025-10-18 07:00 / 作者 游騰傑
    國策顧問黃金舜指出,健保制度要求藥廠揭露完整成本結構,讓業者擔心商業機密外洩。李政龍攝
    隨著原廠藥陸續退出台灣市場,雖然藥廠未明言主要原因是「價格」,但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國策顧問黃金舜直言,其中價格因素不可忽視。黃金舜指出,健保署要求藥廠在談判中完整揭露成本結構,細到一碗牛肉麵的牛肉、蔥、麵條成本,這涉及商業機密,讓藥商不願意提出價格意見。

    黃金舜接受《太報》電訪時分析,原廠藥因專利保護價格本就偏高,專利期一旦結束,價格會被調整至與學名藥相近,以配合政策鼓勵本土製藥、提升藥品韌性。

    他也指出,美國自10月起對品牌或專利藥徵收100%關稅,大幅壓縮大型藥廠在美國市場的利潤,迫使藥廠重新評估全球市場策略,像過去美國市場可能占原廠藥利潤35%,如今利潤消失,藥廠更可能優先供應高利潤市場,而台灣等利潤較低、需求規模小的市場,可能面臨供應減少。

    此外,黃金舜指出,台灣健保為公辦制度,政府可與國際藥廠談判,取得相較全球更低藥價,加上國內人口約2300萬、總體需求有限,導致藥廠生產量降低。例如,過去可能生產5萬顆藥,現在只做3萬或5千顆,市場供應因此受影響,形成「利潤高先賣;利潤低、市場小就控貨」現象。

    他也提到,台灣醫師習慣開立「商品名」處方,與多數國家要求的「成分名」不同,以「礦泉水」為例,國內多數民眾指定「A牌礦泉水」,即使學名藥成分完全相同,也不願更換,一旦品牌藥缺貨,就容易引發市場問題。

    黃金舜建議,若現行藥價政策一成不變,原廠藥可能持續退出台灣市場。他提出可透過「差額負擔」機制,留住原廠藥:若民眾指定較高價的原廠藥,需自行負擔差額,就像政府補助台鐵票價,若改搭高鐵則自付票價差額。

    最後,他重申,即便是本土藥廠,因成本壓力想調整藥價,也常面臨與健保署協商困難,因為談判需完整揭露成本結構,涉及多品項商業機密,甚至細到「一碗牛肉麵的牛肉、蔥、麵條成本」都要列出,讓藥商不願意提出價格意見,因為藥廠通常不願為單一產品,將成本、利潤計算方式曝光。

    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李懿軒也指出,關於特定藥物是否因健保藥價而退出台灣,因屬商業機密無法確知。但他分析,國際藥廠會依全球市場策略配置資源,價格較高或市場較大的國家會優先供貨,尤其在產量有限時,市場大小不僅取決於價格,也受人口與制度影響。

    李懿軒以印尼為例,人口約為台灣20倍,單純人口規模可能提供更大銷量,但台灣有健保制度,使更多人可使用藥品,在某些藥品上反而形成有效市場,健保制度是一體兩面。他指出,原廠藥在專利期已回收研發成本,過專利後,成本主要為製造、運銷、推廣、行銷及機會成本,大型藥廠長期大量生產可壓低平均製造成本。

    李懿軒補充,健保可能因為藥廠過度競爭砍藥價砍過頭,但若30年不調整藥價,試算下,健保費可能至少增加至目前的3倍。

    對此,健保署表示,依《據藥物支付標準》第34條及第35條,倘廠商因匯率或成本變動等因素致健保支付價格不敷成本者,可檢具成本分析表等相關資料,向健保署建議調整藥品支付價格,健保署會儘速提藥物擬訂會議討論,也指出,經統計,113年調升價格之藥品,約200項,均為廠商申請。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