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假日急症中心解決急診壅塞?醫界認為「補位措施」:仍應強化分級醫療

    2025-10-16 16:58 / 作者 游騰傑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游騰傑攝
    為紓解大醫院急診壅塞,健保署今(16)日宣布將於11月2日開辦「假日急症中心(UCC)」,民眾就診僅需負擔與基層診所相同的150元部分負擔。對此,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UCC屬於「補位性措施」,主要目的是解決假日期間輕症患者「無處可看病」的困境。不過他也強調,若要從根本改善急診過載問題,仍須持續強化分級醫療制度與家庭醫師照護網絡的功能。

    洪子仁指出,假日急症中心是紓解急診壅塞的重要措施,但若要長期發揮效果,仍需從「人力永續」、「資訊整合」與「誘因設計」三大面向完善配套,才能讓這項制度真正落地。

    假日急症中心的設立,目的在於分流輕症患者、減輕大醫院急診壓力,洪子仁表示,政策方向值得肯定,不過從第一線實務觀察,基層診所醫師本就承受長時間門診與人力短缺壓力,若假日再加入輪班,恐形成「假日負擔再分配」的問題。

    洪子仁認為,健保署應同步建立合理的津貼補償機制與彈性排班制度,比照急診醫師輪班補助模式,同時遵守勞基法工時規範,避免醫療人員過勞;此外,也應納入護理師、檢驗與放射等醫事團隊,讓服務不至於流於「醫師單打獨鬥」。

    洪子仁表示,分級醫療與資訊整合是關鍵,對於外界質疑「假日急症中心只是治標不治本」,他認為這項政策確實屬於「補位性措施」,主要解決假日期間輕症民眾無處可就醫的問題,但若要長期改善急診過載,仍需強化分級醫療制度與家庭醫師網絡。

    洪子仁建議,假日急症中心應與平日診所的電子病歷系統互通,確保病歷延續與資訊可追溯,形成「假日不中斷」的社區照護網絡;同時,政府也應運用健保快易通App、即時候診資訊或AI分流工具,幫助民眾快速判斷何時該就近就醫、何時該進急診,提升就醫效率與信任感。

    洪子仁說,民眾選擇就醫假日急診中心地點的關鍵不僅是費用,更在於便利性與信任感。若能提供明確分流指引、合格專科醫師與完善的醫療支援環境,民眾自然願意前往,也能讓急診真正留給需要的病人。

    「假日急症中心不是多開幾個診間,而是要成為一個可持續運作的社區急性照護節點」,洪子仁表示,政府應從長期規劃出發,整合人力、制度與科技,讓這項政策成為推動分級醫療與提升全民就醫品質的重要轉折點。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