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補充保費改革被罵翻「胎死腹中」?醫界挺石崇良:這是卑微的請求

    2025-11-07 12:35 / 作者 游騰傑
    衛福部長石崇良出席致詞並擔任主題演說「2025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學術研討會」。廖瑞祥攝
    衛福部日前拋出二代健保改革構想,研擬修正《健保法》,引發小資族與存股族反彈,導致修法尚未送進行政院就宣告「胎死腹中」。不過,醫界卻出現不同聲音,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李飛鵬與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今(7)日都公開力挺衛福部長石崇良。

    余忠仁今上午出席台大醫院醫療成果記者會時表示,台灣正邁入高齡化社會,工作人口逐年減少,「保費要從哪裡來?」他強調,補充保費的立論方向是合理的,只是徵收方式仍需討論與調整。

    余忠仁指出,目前健保主要費基來自薪資,但投資所得、機會財等收入,也屬於社會整體財源的一部分,他反問,當人口老化、勞動人口減少,「健保費一定是下來」,但高齡化導致醫療支出大增,勢必得尋找新的財源。他強調一般人累積的財富越多,越會去投資,而投資獲利回到健康維護,「只是如何徵收的問題,而這的確碰到很多問題」。

    另一方面,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李飛鵬也在「2025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學術研討會」上公開力挺石崇良。他指出,近四年健保總額成長率持續攀升,從4年前的3.3%、3年前4.7%,到近兩年的5.5%,健保支出壓力不斷增加,「回應醫界訴求就是部長」。

    李飛鵬表示,石崇良是「苦口婆心、有承擔的部長」,真心希望推動健保制度永續發展。他坦言,台灣人口快速老化,要全民調高保費的確困難重重,「部長只是希望經濟較好的人能多付一點,在不影響大多數民眾的前提下,讓健保再撐個幾年,照顧更多人」,也讓健保照顧的範圍更廣更深,這是蠻卑微的請求,並非要求全民加保費。

    李飛鵬認為,台灣GDP慢慢提升,但是要全民加保費有困難,也稱台灣老年人口已超過兩成,家家戶戶都有需要醫療照顧的長輩,人口老化到嚴重的程度,應把家庭收入的一部分稍微規劃,讓我們的父母可以用。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受訪時指出,石崇良提出的健保改革「出發點絕對是好的」,只是就如石崇良自己所說,「他走得稍微快了一點,好像拋出來就一定要做了」,因此在網路上引起了不少反彈。

    洪子仁認為,衛福部應透過精算分析,釐清採取「年度結算制」後對不同族群的實際影響,並可考慮調整起徵門檻,例如設定在10萬元或20萬元。若影響人數有限,改革更能回歸健保,讓經濟優勢者幫助經濟弱勢,「相信這樣的方向,社會大多能夠接受」。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