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施以諾談名人與疾病】得「思覺失調症」人生就完了嗎?約翰納許後來還得諾貝爾獎!

    2023-11-05 07:00 / 作者 施以諾 / 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近代數學家約翰納許雖然罹患「思覺失調症」,然而他在學術上貢獻卓著,不僅獲得諾貝爾獎,人生故事還被拍成電影《美麗境界》。翻攝臉書
    提到「思覺失調症」,令許多人聞之色變,不只患者辛苦,患者家屬們照顧的心路歷程也往往充滿汗水與淚水。得「思覺失調症」人生就完了嗎?其實未必,近代有個數學家約翰納許(John Forbes Nash Jr.,1928—2015),他在讀完博士幾年之後、年約30出頭時發病,這疾病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他的研究量能,但他往後的人生還是很精彩,甚至還因研究賽局理論有成,而在1994年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

    近代數學家約翰納許。翻攝臉書


    筆者的專長是精神科職能治療,思覺失調症大概是在醫院的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們最常治療到的診斷類型之一,筆者教的許多學生後來畢業後走了精神科,也都成了介入思覺失調症的專家,但約翰納許教授這樣輝煌的表現,對於許多治療師和家屬而言,恐怕要跌破眼鏡了。他的人生太特別,還被翻拍成電影《美麗境界》,雖然約翰納許教授本人曾表達該部電影的部分情節跟自己的真實人生有出路,但該部電影確實把思覺失調症病人所可能會有的症狀與生活困擾給演得入木三分,讓該片得了不少獎;幾年前輔大醫學院院長葉炳強教授曾帶領筆者在內的幾位教授提了國科會整合型計畫,探討電影在精神醫療教育的運用,其中這部描繪約翰納許教授生平的電影便是素材之一,學生反應也極好。

    究竟約翰納許教授跟一般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有何不同?在那個精神科藥物治療相對並不如現今發達的年代,他是如何在發病後還能一路攀上人生達顛峰的?有幾點我們可以省思:

    1.他發病時間晚:約翰納許教授發病時已年過30,在那之前,他的學業已成,甚至已開始了學術工作,換而言之,他的發病並未直接影響到他的學習生涯或是在學界初步站穩腳步的時間點,如果他早些發病,讓他攻取博士學位的過程因此出現變數,並連帶影響到他後來的求職,很可能對他人生的衝擊會大上好幾倍!這是為何在臨床上思覺失調症若發病年紀較早,則可能相對不利於後續職能復健的原因。

    2.他有明確且適合他的奮鬥目標:許多記載均顯示約翰納許教授在罹患思覺失調症後,人際相處的能力有受到影響,但上天是眷顧他的,如果他的職業是個商人或業務員,那麼他的職涯恐怕將受到不少的影響,但他的工作可以讓他專注在個人的研究多於人際互動,剛好讓症狀可能影響人際的衝擊降到最低,且他一直努力在自己的人生目標上,人生有一個明確且適合該個案個人特質或條件的奮鬥目標,向來都是精神科病患在職能復健時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約翰納許的人生故事還被拍成電影《美麗境界》,由羅素克洛主演。翻攝臉書


    3.他有尚佳的家庭支持系統:他的第二任太太雖曾跟他離婚,但之後又復合了,甚至常陪著他。許多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邁入中年、父母老去之後,常面臨缺乏同齡家庭成員支持的窘境,是以相對於許多思覺失調症患者,約翰納許教授的支持系統算是很不錯的。許多研究也都顯示,家庭支持系統是精神科病患康復的重要助力。

    4.他本身的資質非常好:不可否認,這是約翰納許教授在患病後仍能有所成就的重要因素,他本身的資質奇佳!他的指導教授曾形容他是個「數學天才」,這是個很高的讚譽;他雖然是個思覺失調症患者,但他仍能在學術界有良好表現,絕對跟其天生的資質有關。

    以上四點,是約翰納許教授雖然罹患了思覺失調症,但人生卻沒有一敗塗地的原因,他甚至還拿了諾貝爾獎!這4個因素,也許不是每個思覺失調症的患者都能擁有,但值得社會大眾思考,我們能否給思覺失調症患者更多的空間與支持,讓他們的存在不但不是一般人刻板印象中的不定時炸彈,而是成為社會的祝福。

    最後約翰納許教授怎麼了?2015年5月19日,他前往挪威接受挪威科學與文學院頒給他「阿貝爾獎」,但就在幾天後的5月23日,他跟妻子死於返家的車禍中。也許很令人傷感,但反過來看,他的人生結束在最高光的時刻,且跟所愛的妻子走到最後一刻。而在筆者看來,他的一生最大的價值,不只是他是個諾貝爾獎得主,而是他的人生給了現今的思覺失調症患者與家屬們對未來無限的希望。

    (本文作者施以諾為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臺北市醫學人文學會榮譽理事長)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