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欠修理4-2】不能修還是不肯修?維修老師傅拆解廠商的行銷策略與話術

    2025-02-03 08:05 / 作者 洪敏隆
    銀聲修理部老闆吳文成,是原本中華商場至今唯一仍在營業的維修商家。洪敏隆攝
    為什麼電子產品壞了是「要修還是換」,從原本消費者的「主動選擇題」變成「被動的唯一選項」,原本是整個電子產品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最後一道環節「維修服務」,都變了調?

    1992年,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中華商場」尚未拆除前,從忠棟、孝棟到和棟、平棟,8棟樓的1、2樓在全盛時期有超過120家販售電子零件及維修服務的店家,各式各樣的音響或是隨身聽、電玩、家電,只要想修,在中華商場都可以得到滿足。

    在1980那個年代,開設銀聲電器修理部的吳文成,最風光時在中華商場就有6個店鋪分散在各棟,當客人有維修需求時,店員都還拿著對講機相互聯繫,最風光時,光是隨身聽,一天至少要修50台以上,吳文成每天修理都忙到深夜11、12點。

    從吳文成的老照片可以看出,在中華商場拆除後,中華路沿線還有很多跟他同性質的維修商家,現在卻只剩下他仍在營業。銀聲修理部提供


    經營逾40載 中華商場僅存的維修商家

    然而,在中華商場拆除後,儘管還是有很多維修店家沿著中華路周遭開店服務顧客,但隨著維修逐漸不受重視成了夕陽產業,現在只剩下位於中華路天橋旁的銀聲修理部還在奮鬥中。

    今年已經快70歲的吳文成,每天仍持續服務有維修需求的顧客,雖然生意不像早年那麼好,但是每天營業還是有很多老顧客上門,還有不少是早年在中華商場的老顧客,儘管都已移居國外多年,回國時還不忘會帶著故障的產品來修,也有很多人是從高雄、嘉義、花蓮等地寄產品到店內維修,多數理由是「新的產品沒有舊的產品好用」、「用久了,有感情,捨不得換」。

    吳文成拿出一個個顧客帶來維修的物品,每個物品背後都有故事。洪敏隆攝


    電子科系畢業的吳文成,20歲出頭就在SONY服務站做維修,在那個廠商很重視維修的年代,還被送去日本做很完善的培訓制度,通過重重考驗才能派任,在SONY做了3年後就出來創業,開設至今已經43年。

    「以前三洋的老闆提著的公事包內都是裝滿維修工具,哪邊客人有維修需求,還會自己騎著摩托車親自幫客人服務。」、「以前的大同電鍋,一用就可以傳好幾代也不會壞。」吳文成感慨地說,很多第一代廠商重視的是「售後服務」,是會把維修、保固都算在一個產品的成本內,但後來的想法是「產品不會壞,顧客就不會買新的,不買新的,就沒辦法增加營業額」,他點出這也是「很多產品的品質不如以往」及「廠商把維修部門當作『賠錢貨』」的原因。

    曾在某知名電器公司當過小主管的「小杜」,以前一度考慮接手老爸的電子維修生意,但是家電產品愈來愈便宜,維修物品,工資加上零件耗材,只是收個幾百元,顧客卻抱怨「我這台吹風機才1000出頭,你這報價會不會太誇張」,他聽了幾次客人對收費抱怨連連,「這行業不只是夕陽產業,還成了出氣包」,乾脆不接手父親事業,當父親退休後,他就把所有店內維修工具、材料都贈送給民間維修團體。

    吳文成說,「維修就是技術」,例如電子產品換個皮帶,顧客可能覺得皮帶只值10元,為什麼報價維修要300或500元,但很多產品要拆卸不容易,他面對這樣的顧客,都會跟他們說「你也可以自己買皮帶來換」,很多顧客會回「我就是不會換不會修才找你」,吳文成就會告訴對方「這就是技術的價值」。

    吳文成認為,這也是跟他同期的同學、同業都沒在做,整個中華商場還在修理的人只剩他的原因,因為這產業的「技術」並沒有得到尊重,也使得各維修產業的人才逐漸凋零。

    吳文成的維修技術好,至今仍有很多老顧客找他維修。洪敏隆攝


    領先大廠壟斷維修技術 小廠刻意提高維修門檻

    在電器公司工作那幾年,小杜觀察民眾想「維修」卻愈來愈困難的原因有幾個。第一是領先品牌的製造商會刻意「壟斷維修技術及資源」,例如特殊規格的螺絲、膠合組裝等方式,讓產品不易維修,等到顧客上門要修,就推說零件已經沒有生產,而顧客想尋求外面維修商協助也沒辦法。

    第二是提高「維修的門檻」,現在產品幾乎都是只有一年的保固,但是前些年即使過了保固,也還是可以維修,除了維修費用,不會另外再收其他費用,但現在會用各種名目,最常見是「檢測費」,而且一次可能比以往維修的幾百元還要高,不管能不能修、顧客要不要修,都得支付,藉此讓顧客打退堂鼓。

    第三是,很多家電產品其實只是掛上自己商標,產品是東湊西拚組裝而成,例如電鍋加熱模組是一家廠商,控制模組是另一家廠商,外殼可能又是第三家廠商設計,民眾送修時,廠商光是釐清是誰要負責,都得花上一番功夫,也使得顧客送修產品,需等待耗費的時間非常久,「我們每天要吃飯,但一個電鍋要修2星期」,顧客當然就不修,買新的算了。

    第四個問題是很多廠商為節省成本,減少原廠服務站的人力編制,每個維修人員服務範圍越來越廣,服務效率也越來越低,或者乾脆就把維修服務外包,出現很多外包維修商,是要修好多家品牌的情況,服務品質跟效率當然也會受影響。



    維修部門也要做「行銷」 鼓吹買新的、加保延長保固

    吳文成說,現在商品的零件經常採模組化製作,即使只是壞掉其中一個小零件,也只能整個模組換掉。而且電器產品的保固期愈來愈短,即使是價值80萬、90萬元的大型液晶電視或高級音響,保固期也可能頂多3到5年,其他產品最多只有1年,然後再用顧客「加保」就可以延長保固,這以前都是廠商要吸收的成本,現在卻要顧客自己買單。

    現在的電器產品維修部門還被要求「行銷話術」,例如顧客帶著產品維修,會跟顧客說「這產品要修不划算,如果是舊換新,我們還有產品打8折的優惠」。吳文成說,還是有些維修部門員工會「良心」暗示顧客,可以到中華路附近找找看有沒有人會修,他常修一些產品,並沒有什麼難度,一問之下才知道顧客有這些經歷。

    問吳文成這個工作會做到什麼時候,他笑笑著說:「這工作雖然現在賺不了什麼錢,但很有意義,做到不能做為止。」更讓他欣慰的是,幾個兒子對傳承他這個工作是有興趣,常常會跟著他一起維修,可以讓有需求的人,至少有個地方讓自己心愛的物品「起死回生」。

    偶像應援手燈 讓年輕人跟「維修」有了連結

    去年(2024)8月吳文成就多了很多年輕的顧客,他們是來修應援手燈,至今已經修了約200支。起初是2012年出道的韓國男子團體 B.A.P,重新合體後,去年9月要在台灣開演唱會,但是很多台灣粉絲在網路上哀號「我的綠色兔子手燈不會亮了怎麼辦?」

    在網路上有粉絲發現銀聲維修部,抱著姑且一試的希望,沒想到經過吳文成父子的巧手,很快就把綠色兔子手燈修復好了,這名粉絲在社群媒體分享,結果生意一個接著一個來,光是綠色兔子手燈就修了80幾台,後來有些粉絲建議吳文成兒子開設群組,讓其他因為手燈故障的人方便搜尋,幫助粉絲解決困擾。

    去年下半年至今,吳文成已經修復約200支偶像應援手燈,跟年輕人因為修復連結關係。銀聲修理部提供


    「年輕人其實跟很多老顧客一樣,雖然維修的東西不同,但出發點都一樣,『物品是有感情』、『是有紀念價值』!」吳文成說,像兔子手燈已經絕版,在外面買不到,即使網路有販售,也不知道真偽,而且本來千元的手燈可以哄抬到5000元以上。

    最讓吳文成開心的是,看著這群年輕人,因為原本故障的手燈重新發亮,開心地揮舞著說「謝謝你老闆」,就好像那是他們自己的阿拉丁神燈一樣,那種幫人「重修舊好」的喜悅是很難用金錢衡量,他也會趁機會跟年輕人分享惜物保養的重要性,像「大多數手燈會壞,是因為太久沒用,電池漏液所致」,提醒他們不用時要記得將電池拆卸下來,才能延長心愛手燈的壽命。

    當企業為了增加利潤,將維修當成「不必要」可減少的成本,在台灣像吳文成父子那樣仍願意投入維修服務的商家卻是愈來愈少;當政府持續不重視「維修權」、維修人才的培育與重視,等到哪一天真的人才凋零,到了真正「不能修」、「無法修」的階段,恐怕才是環境更加浩劫的開始。

    台灣要憂心的是維修產業不受重視,當維修人才逐漸凋零,未來真的想修也沒辦法修。洪敏隆攝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