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氏喙鯨是台灣海域體型最大的喙鯨,具明顯突出吻部與隆起額頭,臉部常有白色斑塊,特徵明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被稱為「神秘鯨」的朗氏喙鯨,是全球最神秘的鯨種之一,在台灣從未有海上群體觀測紀錄,不過環保團體7月2日在花蓮外海驚喜發現超過30頭朗氏喙鯨在海中悠游,牠們展現了豐富的社交行為,包括半身擊浪、身體磨蹭等,還出現疑似交配動作,環團也錄下了珍貴的聲音資料,為台灣鯨豚紀錄寫下重要的一頁。
朗氏喙鯨明顯突出吻部與隆起額頭,臉部常有白色斑塊,辨識特徵明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鯨群表現出豐富的社交行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表示,2日上午7時許,在花蓮港東南方約16公里處觀察到一群超過30頭的朗氏喙鯨。朗氏喙鯨是台灣海域體型最大的喙鯨,也是全球最神秘的鯨種之一,自1926年首次僅以頭骨的描述命名後,直到1990年代才透過實地觀察與基因分析正式釐清分類與外型。台灣過去僅有極少數擱淺紀錄,從未有明確的海上群體觀察紀錄。此次觀察成果,證實花東外海是深海鯨豚的重要棲地。
朗氏喙鯨為全球最神秘的鯨種之一,自 1926 年首次僅以頭骨的描述命名後,直到 1990 年代才透過實地觀察與基因分析正式釐清分類與外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朗氏喙鯨為深海潛水能手,其食性與行為模式過去鮮少被記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朗氏喙鯨體長超過 6 公尺,具明顯突出吻部與隆起額頭,臉部常有白色斑塊,辨識特徵明確。基金會表示,這群朗氏喙鯨包含多對幼鯨與成年母鯨共游,還有幾隻體型壯碩的成年雄鯨,甚至可看見其嘴端微露的牙齒。鯨群表現出豐富的社交行為,如半身擊浪、身體磨蹭、追逐互動,還有兩隻鯨魚腹部貼著腹部疑似交配的動作,過去只能從圖鑑上看到的畫面,當天親眼目睹,讓他們驚喜不已。
基金會指出,更難得的是,保育研究員以水下麥克風成功錄下朗氏喙鯨的聲音資料,這是目前台灣海域極其罕見的聲音紀錄,對於研究此物種的聲音通訊、生態行為與族群辨識具有重要價值。
朗氏喙鯨被稱為「神秘鯨」,連國際自然保育組織物種紅皮書的保育情形都是資訊不足難以評估,在全球都極少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這一群朗氏喙鯨數量包含幾隻體型壯碩的成年雄鯨,甚至可以從照片中看見其嘴端微露的牙齒。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表示,朗氏喙鯨非常罕見,連國際自然保育組織物種紅皮書的保育情形都是資訊不足難以評估,牠們生活在大洋深處,極少靠近人類活動範圍,這次有超過30頭族群活動,顯示這片海域對牠們可能有重要意義。
林東良提到,這次觀察到的朗氏喙鯨群體,包含成年雄鯨、母鯨與幼鯨,還有明顯的社交行為,這可能不只是偶然經過。推測是像抹香鯨一樣,也許是因為海洋環境變化而有活動範圍的改變。他呼籲社會能夠關注深海鯨豚保育的挑戰,「這次的成果不僅填補了科學知識的空白,也證明這片海域值得我們投入更多心力持續研究與守護」。
船隻在不干擾的前提下靠近觀察,朗氏喙鯨群體並未立即潛離,讓調查人員得以近距離確認物種並展開長時間記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這次珍貴的觀察持續近三個小時。當朗氏喙鯨群游離到離岸超過30公里處,調查人員才依依不捨地結束觀察。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