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深度報導】新光三越死傷眾多「重罰」僅150萬 代價極低寧派樓管不找「高手」預防風險

    2025-02-24 08:00 / 作者 洪敏隆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空拍影片。讀者提供
    今年(2025)2月13日造成多人死傷的台中新光三越百貨嚴重氣爆,確切原因尚待釐清,但已凸顯營造業層層轉包的陋習,及大缺工下施工人員多為不具專業的點工、臨時工,原本應該更重視風險評估,研擬風險對策,卻未有更積極的規範及落實,造成災害難以控制,影響更鉅。

    營造業一直是國內職災事故最高的行業,由於工作場所及作業內容潛在危害眾多,在工程建造、修繕及拆除等施工過程,稍有不慎,極易釀致災害,不僅恐對現場從事作業的勞工造成嚴重職業災害,甚至會引發火災、氣爆、損鄰等複合式災害。



    室內裝修工程以水電、拆除與泥作等3項工程的職災發生率最高,施工現場最常發生是人員墜落、滾落,主因是勞工未確實配戴個人防護用具,或現場未設置防護設施;但是,近5年裝修工程還釀成3起重大事故,包括2020年4月的台北林森錢櫃大火、2024年底的台中全聯倉儲大火與最近這起的台中新光三越氣爆,3起事故總共奪走了19條寶貴性命,119人的輕重傷。

    新光三越氣爆與林森錢櫃大火同樣是邊營業邊裝修。在錢櫃大火後,政府針對營業場所修改《消防法》,違反消防安全不再給予限期改善,直接開罰,並規定一定規模以上供營業使用場所的建築物,要遴用防火管理人,且向建管單位申請室內裝修許可前,要先訂定並審核通過施工中消防防護計畫。

    台北林森錢櫃大火後修《消防法》,但仍出現業者未遵照規定情況。台北市消防局提供


    然而,「規定是一回事,有沒有遵守是另一回事」,新光三越氣爆重蹈錢櫃大火覆轍,未送消防防護計畫逕自施工,施工時也關閉消防設備,儘管法令有規範防火管理人應指定施工區域的防火監督人,卻未明訂防火監督人的條件,目前的訊息顯示,施工期間,新光三越可能是交由樓管負責。

    事後追究,中市消防局對關閉消防設備及未提報計畫各罰30萬元,都發局對裝修未申請及施工管理不善各罰30萬元,勞動局對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未於事前告知該承攬人有關其事業工作環境、危害因素及暨本法及未針對防止職業災害,採取相關必要措施等二項共罰30萬元,政府對外宣稱都是重罰,但上述加起來也只罰150萬元,對照所造成的嚴重傷亡,人命似乎太不值錢!

    近年室內裝修重大事故


    風險控管重要一:小包間互不懂  加總風險更劇大

    中華民國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專員賀光卍說,現在營造施工都是層層轉包,多個分包的工種同時進入現場作業,必須事前思考不同施工的各種風險,從工程規劃、設計就要實施風險評估,須加總作風險預防,但是,「職安成本一直沒有入法,罰責又太輕,被抓到的裁罰金額比找『高手』監督控管風險的成本要低很多,業者又怎會真的當一回事?」

    賀光卍以全聯倉儲大火為例,起火原因是3樓在做焊接是A包商,地下室施作地板工程是另一個B包商,當施工人員在3樓樓梯間做金屬構件焊接時,焊接產生的高溫火星經由樓層間開放空間墜落至地下室,當時地下室做地板防水工程,現場存放有大量易燃的塗料和溶劑,引發火勢一發不可收拾。「A不懂B,B也不懂A的工程內容」,那場大火凸顯的正是不同工種間施作的風險危害,事業單位必須委外請相關專業人士做好總體風險評估的原因。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新光三越,賀光卍說,事業單位絕對最清楚場地風險,必須善盡告知及做好災害預防,例如拆牆可能影響結構,拆除可能會牽涉到瓦斯等管線,所以施工前要做好風險評估,施工過程也必須有專業人員監督,而不是只交由樓管巡視,「樓管會知道所有管線嗎?」

    裝修工程有很多眉角,稍不慎也會釀成重大災害。照片取自勞動部研究報告


    風險控管重要二:大缺工時代多為點工、臨時工 更不具專業避險認知

    新光三越氣爆傳出很多分包公司都是雇用派遣人力,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監事、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指出,在缺工的時代,室內裝修工程不太可能都找到電匠等具專業執照人員上工,多數都是會找點工、臨時工,或許有些點工有些實務經驗,但相對缺乏在室內裝修時可能會碰上哪些風險狀況,也沒有簡單的防災等訓練。

    單信瑜說,新光三越是採自辦工程,沒有發包給建築師事務所或室內設計公司,內部的工務部門過往有百貨改裝經驗,一定是最熟悉,必須做簡單訓練跟說明,如果每天在開工前,可以邀集所有小包及施工人員做相關說明,也可以降低風險,但台灣只要法令沒有規定的事就不會做,安全被輕忽,政府針對這些案例,應該要有系統性探討,訂定規範。

    單信瑜說,日本已經從5S現場管理法(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到現在強調的KYT危險預知訓練(取日文羅馬拼寫危險Kiken,預測Yochi和訓練Training),當做到針對各種危險能夠先做預知,才能透過訓練作危險迴避,像台灣公車司機在車輛轉彎時要求的指差確認,就是來自日本的KYT,使用指差確認能有效降低人為失誤,這次應該痛定思痛,落實工地的KYT。

    室內裝修施工致災原因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劉易鑫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施工前須有「假設工程」,包括先模擬好電、水如何使用,又有哪些防護措施該預先做好。他舉例,打石機用電就必須單獨拉線,不可以亂插電源插座造成過度負荷,其他像是拆除過程、工具漏電,或是工人抽菸,都可能因有火花引起氣爆,要做好相關防護。

    工地施作假設工程不能馬虎 以最壞情況做風險預防

    什麼是「假設工程」?這源自於日文所稱的「仮設工事」,係指不會出現在工程最終的「成果」,卻是每個施工項目成功的基礎,包括工人所處工作場域的生活條件保障,到施工材料和設備的搬運,及施工過程如搭建鷹架等臨時設施,還有確保安全的電力、給排水、送風、通風等規劃及裝置等,將每一個假設工程項目「假設最壞的情況做風險預防」,視為工地順利運作的關鍵組成。

    勞動部在107年度的研究計畫曾做過「日本假設工程管理模式於我國實施之可行性研究」,報告開宗明義就說,期望藉由建構制度面及有效輔導方式,改善目前監督檢查和實施輔導時,施工單位慣常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策略或負面心態因應,促相關單位及人員能確實 「當責」,以避免職業災害的發生。

    日本非常重視假設工程的每一個環節,避免職安風險發生。照片取自勞動部研究報告


    報告裡提到日本十分著重公私協力的運作,以有效運用民間資源,並不迷信萬能政府的角色或功能,職業安全衛生的推動上仰賴民間力量及重視民間團體的角色,政府則不吝於投入資源提供民間發展自主管理活動甚至執行準公權力業務。

    日本政府機構國家安全衛生研究所(J-NIOSH)是做相關研究及訂定規範,但實質管理與執行是由法人或民間團體執行,包括建設業災害防止協會、仮設工業會、全國仮設安全事業協同組合及軌道工作平台協會等。

    日本重視假設工程,甚至連相關施工設施都要經過嚴謹標準測試,也發展出一種產業模式。照片取自勞動部研究報告


    法人或民間團體推動工法安全認證、按圖施工檢驗查驗制度、舊品管理與認可制度,擬定風險評估相關程序等,並針對假設工程作業人員特殊職能訓練,更重要是假設工程安全監督人員培訓,安全監督人員可分為現場、設計、驗收、工廠檢查人員等四大類別,從假設工程計畫的設計階段、現場施工階段及驗收都有安全監督。

    該份報告提到由民間籌組之全國假設安全事業協同組合則提供以第三者驗證的角色,以確保假設工程之施作及使用安全,從2000年成立以來,到做研究報告的2017年,已對9萬個工地進行驗證、監督輔導或指導,發生職災死亡的人數為零。



    修法要業主從規劃就做風險評估 勞團批罰金提高150萬仍太低

    不過,日本之所以假設工程的民間組織發展蓬勃,甚至讓假設工程相關產業例如施工架、作業平台、模板支撐等非常發達及確保安全,在於原則上會要求假設工程經費,要編列總工程經費的5%,但是在台灣,各項工程都是盡量壓低成本賺取更多利潤,假設工程非但未重視,甚至「能省則省」心態而被犧牲。

    勞動部職安署職業安全組組長朱文勇說,去年(2024)底已預告的《職安法》修法草案,預計立院本會期送審,重點之一就是強化業主交付承攬的責任,要求一定規模以上的工程,在規劃設計階段就要做風險評估,依據工程特性分析潛在危害,並在發包時,提供分析報告採取必要預防措施,讓施工廠商能夠接收風險評估內容,在源頭規劃設計就要將相關預算編列進來,違者也從原本最高罰30萬元提高到150萬元。不過,一定規模以上的參考風險等級劃分,目前還在研修,尚未定案。

    勞動部修法,從源頭要求業主負起風險評估規劃。照片取自勞動部研究報告


    賀光卍批評,造成職業安全衛生低成本的陋習,就是罰則太輕,必須要重罰,要達到至少建設經費的10%才會怕。

    單信瑜建議,不能只仰賴政府相關單位的勞檢,必須跟日本一樣結合民間力量,營造業各自有不同的專門職業,最清楚知道各自有什麼風險,建議政府應該邀集相關特定公會,例如建築師設計公會、室內裝修設計公會等,至少先推動施工中風險辨識,簡單安全防護教育,或協助巡查抽檢等,透過公私協力,避免下一個悲劇憾事發生。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