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也稱為迷因,是網際網路的文化產物,一種透過文字或圖像,產生人與人的共鳴,令人會心一笑的惡搞文化。由於有趣,而讓人一再傳播,甚至產生亞種而再次傳播。
例如宗教、影視、習慣、時代共同回憶、網路爆紅事物、黑色笑話等等各式各樣的事物,都有可能成為meme的一部分。
在台灣,有人藉由迷因推廣法律知識普及、嘲諷政治亂象,也有人用歷史迷因來增進國際觀,例如二戰波蘭被蘇德瓜分或是法國很快就投降,大部分有爭議的迷因,以仇視非裔和身心障礙者為最大宗。
利用仇視非裔者的稱呼結合卡通動漫的迷因。(圖片/截自卡通迷因Facebook)
地獄哏(Hellish gags)屬於迷因的一個種類,利用眾人帶有歧視意味的刻板印象製造「笑」果,這類帶有歧視的迷因,最大的問題在於,淡化了仇恨言論的罪惡感。
地獄哏迷因透過眾人的傳播,產生社會心理學上提到的責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現象,再次降低了眾人歧視他人的罪惡感,甚至當有人反對或因這樣帶有仇恨言論色彩的迷因受到傷害,群眾又會因為譴責受害者(Blaming the Victim)的心態,拒絕改善,並認為這樣的創作屬於言論自由,進而讓一些帶有歧視意味的迷因被視為無惡意。
這些被中性化後的迷因,透過網路大量傳遞的結果,加速了仇恨符號的傳遞。
中性化的歧視言論充斥著我們周遭。(圖片/截自PTT轉錄的一則歧視言論判決)
紐西蘭恐攻兇嫌正是故意利用網路傳遞的特性,在恐攻行為加入遊戲元素和迷因,意圖讓他的歧視言論,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傳遞。
例如兇嫌出庭時,他刻意比出了一個OK手勢,許多媒體說這是白人至上手勢,但其實這是美國次文化網站《4chan》使用者用來嘲諷川普反移民的一個迷因。OK手勢並不是白人至上主義使用的代號。
這個迷因透過傳遞,漸漸讓許多人誤以為OK手勢有白人至上的含意。兇嫌這樣做的目的,有可能是刻意的挑釁,挑釁人們對恐攻的憤怒,讓輿論沸騰,進而攻佔媒體版面。
發動恐攻射擊前,他喊出:「訂閱PewDiePie」,PewDiePie是目前人氣最高的YouTuber之一,訂閱人數超越8,900萬,可以說是流量的保證。不過他曾經在頻道中使用被中性化的歧視迷因,造成不小爭議,後來也為此公開道歉。
於是有些人就將PewDiePie與白人至上或新納粹支持者連結,形成了一個新的迷因。恐攻兇手或許就是希望藉由PewDiePie本身的流量價值和迷因的有效傳遞結合,進而讓他的白人至上思想,被更有效率的傳播。
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傑辛達·阿爾登)3月22日,披上穆斯林婦女頭巾,出席於基督城哈格利公園舉行的追思儀式。(圖片來源/紐西蘭工黨New Zealand Labour Party Facebook)
紐西蘭總理拒絕為兇手宣傳,擁抱受害群體的作法,為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台灣發生無差別殺人事件時,報導總是以宣傳兇手的殘忍為主,以受害者的痛苦為輔,從來都沒有以受害者的撫慰關懷為主過。
轟炸式的報導兇手的兇殘,無形中是給兇手再次宣傳的舞台,同時也是給了兇手邪惡之王的加冕,進而給了其他潛在效仿者,一個無比巨大的誘因。
「人之尊嚴不可侵犯,尊重及保護此項尊嚴為所有國家機關之義務。」這是德國憲法第一條第一項開宗明義的德國憲法最高精神,歧視言論和行為,不該被中性化的主因,正是因為歧視的可怕性,歧視會在各個你想不到的角落,一點一點地奪走被歧視者,身而為人的價值與地位。
當一個人毫無價值與地位可言時,他的生存權也將是隨時都可以被剝奪的,甚至他也將隨時成為任意剝奪他人生命或財產的一員。
將仇恨思想透過趣味性誘導眾人傳遞,傳遞者以為自己只是傳遞笑點或趣事給他人,其實助長了歧視言論的形成;當歧視成為生活日常的樂趣後,人們將不再有罪惡感,把傷害人的言論視為理所當然。
這真的是我們希望看見的社會嗎?或許該試著停止。歧視言論永遠都不會是有趣的,擁抱每個弱勢者,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希望,才是我們所期待的社會。
台灣也存在傳遞法律普及知識的優良迷因粉專。(圖片來源/截自法律迷因Facebook)